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竹内亮:带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初心继续前行

  • 来源:日本头条


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图/受访者供图)

日前,话题#藏族女孩误闯日本导演镜头#登上中国社交媒体新浪微博热搜,热搜中的视频,正是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于2010年拍摄的影片《长江天地大纪行》,讲述了藏族姑娘茨姆的生活故事。

2022年,竹内亮又拍摄了纪录片《再会长江》,他再一次探访了十年前的这位藏族姑娘茨姆,经过十年,茨姆的生活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家庭,开了属于自己的民宿,生活跟大城市的人们一样快捷便利了。在这个视频下,有网民留言表示,最感动的就是竹内亮导演的同行人员老杨的那句“咱们的世界和茨姆的世界,差距越来越小了……”对于这种说法,竹内亮自己也很认同,他说:“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真得非常快,变化也非常大。”


《再会长江》电影版海报。(图/受访者供图)

日中两国的偏见变小了!

其实不光是与藏族姑娘茨姆,日中两国的差距与偏见在竹内亮看来也越来越小了。

竹内亮谈及日中两国年轻人相互印象的改变,他也感慨道,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印象改变了很多,尤其是这十年。

因为现在中日两国发达的互联网,各种媒体跟自媒体上有日本的信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都有。所以在竹内亮看来,现在中国年轻人对于日本的了解真的很多,比十年前多很多。

竹内亮还笑言:“有的时候真的比日本人还了解,尤其是日本动漫或者日本的历史,中国人有的时候比日本人还了解。”

此外,竹内亮也表示,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也在慢慢改变,尤其是日本年轻人,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并没有上一代那么偏见,比如说现在大热的中国游戏《原神》,还有中国的美妆以及动漫之类的,如今的日本年轻人对中国的这些文化很自然地接受,一听到“made in China”会想到质量不好已经成为了历史。


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图/受访者供图)

生活跟交流是好纪录片的关键

在这十年间,除了见证了日中两国民众偏见的减小外,竹内亮还制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其中《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和《后疫情时代》更是受到了中国官方媒体的点赞,在他的多部纪录片中,不少中日民众看完也都表示,“被狠狠共情了!”

对于如何做到两者兼具,竹内亮也给出了答案——生活。

竹内亮表示能制作出满满烟火气的纪录片,主要归功于生活,以及生活的地点很重要。竹内亮说:“我现在住在中国,所以自然而然地大概能知道他们想看什么。”

除了生活之外,想能持久地让两国观众都能感受到这种“共鸣”,竹内亮表示,这其中的关键还是需要频繁地往返中日之间,更多地跟中国人交流、跟日本人进行交流。

这种频繁的交流在普通人看来,已经是“社牛”行为了。但竹内亮却表示,不在乎是不是“社牛”,甚至不会在乎自己的社交能力,我只是“想交流的时候就交流”。


《纵贯日本》节目海报。(图/受访者供图)

带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初心前行

5月19日至25日竹内亮纪录片电影周在东京举办,7月11日竹内亮入围了首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随着作品的增加,竹内亮收获的成就越来越多,并且还成为了中日友好和平交流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对于这种说法,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喜欢拍纪录片的导演。对于这次入围了兰花奖,很荣幸,但还是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他是这么说的,当然也是这么做的。

目前,竹内亮正在日本制作一档名为《纵贯日本》的节目,是一家人开房车从北海道到冲绳纵贯全日本的旅游节目。竹内亮说:“我原来的想法是把两个孩子带到日本,然后花两个月旅游。后来就觉得不如做成一档节目,同时,一边旅游,一边拍片子还比较划算!”

竹内亮表示,制作这档节目的初衷是因为一直在做中日文化交流,我希望通过视频成为一个中日交流的平台,但是疫情的这三年我一直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海外,这三年拍中国的太多了,所以我一直想拍日本,疫情正好结束了,那就通过一家人的旅游来介绍现在日本的文化。

对于未来,竹内亮也表示,接下来将要推动《再会长江》的电影版在日本全国上映,这是目前对他来讲最重要的项目,并且是奔着在中日两国同时上映的目标!他会带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这份初心继续走下去……(完)

文/赵柄楠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