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莫邦富为什么拒绝参观广岛原爆纪念馆?

  • 来源:亚太快讯

【亚太快讯消息 作者莫邦富】炎热的8月又来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移居日本也40年了。40年的旅日生活使我对日本的8月有了一个长时间轴的观察机会。

来日本前,我作为中国的一个日本问题研究者、作为一位在中国教授及研究日语、日本社会、日本文学的大学教师,对日本的基本认识是日本在战后走上了再生之路,对他们发起的那场祸害人类(包括他们自己)的侵略战争的性质是有着基本认识和反省的。

我读过1949年出版的那些死于战场的日本学生留下的手记《请听、大海之声》(日本书名为《きけわだつみのこえ―日本戦没学生の手記》)。「わだつみ」这句古色古香的词语也因此在战后的日本社会普及开来,甚至派生了“大海一代”(わだつみ世代)之词。

我也阅读过菊田一夫写的长篇小说《请问芳名》,真心同情无数在东京大空袭中受苦的“春树”与“真知子”们的命运。正因如此,我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在中国翻译出版了这部小说。

但是,来到日本之后,我的这个基本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因为我发现有相当多的日本人的思维依旧顽固地停留在军国主义者骄横跋扈的“大东亚共荣圈”的那个时代。

广岛原爆圆顶馆历史资料图

1986年9月,当时担任文部大臣的藤尾正行在《文艺春秋》杂志的访谈中说:“日韩合并时,双方是达成了协议的。韩国方面也有一定责任。”

由于他是现任阁僚,此番言论引发了韩国的强烈抗议,演变成重大外交问题。当时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建议他辞职,但藤尾拒绝。最终,中曾根动用首相的阁僚罢免权,将藤尾罢免,这才平息了事件。

为了声援被罢免的藤尾,一部分日本知识分子在东京都内举行了一场聚会。当时,我恰好在一位准备参加该聚会的大学教授家中。他们几位教授聚在一起,准备一同前往会场。在等待出发的时间里,他们热烈讨论着大臣失言和战争责任问题。我静静地听着,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至今仍清楚记得他们讨论的部分内容——

“韩国和朝鲜最好永远分裂。因为分裂带来的紧张关系能迫使他们增加国防开支,如此一来,韩国就不可能威胁日本了。”

“中国也最好分裂成几个国家。台湾应该独立。若台湾独立,中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会被牵制。如果再分裂成几个国家,亚洲唯一的强国就会是日本了。”

这些言论使我深感震惊,因为完全看不到对那场侵略战争的任何反省。我仿佛置身于土肥原贤二等参谋策划侵略和分裂中国的会议现场,即那个将末代皇帝溥仪送出天津扶植成傀儡政权满洲国的黑暗时代,而不是战后和平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阳光日本。

那一刻我意识到:任何希望了解日本的中国人,都不可能回避那场战争留下的历史问题。即使我们期望中日友好,但历史问题还是必须认真正视。

我逐渐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产生了质疑。这种情绪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达。

1986年,我在前往下关演讲的途中顺道去了广岛。这是我第一次访问广岛。我参观了和平纪念公园、原爆慰灵碑,在石棺前合掌后,准备进入和平纪念资料馆(即“原爆资料馆”)。但就在买票准备入场的那一刻,我突然产生强烈的抗拒感:不想进去,也不想看。

资料馆中展出的,几乎都是强调“受害者”一面的内容。对于“加害者”的事实,又究竟有多少反思?

日本战败时,广岛市居住着大量朝鲜人,有2万多韓国人(占20万遇难者的10%)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然而,他们并未获得与日本人同等的追悼与纪念。纪念原子弹爆炸死难的朝鲜人纪念碑是1970年由旅日韩国人自己建立的,当时甚至不被允许设在和平纪念公园内(1999年才允许迁入)。也有被强制带到日本从事劳工工作的中国人遭受原子弹爆炸。但广岛的原子弹爆炸资料馆中,究竟有多少展览内容会提及他们的苦难呢?

旅日作家莫邦富

我去参观广岛原子弹爆炸资料馆,就在职员接过我手中入场券的那一瞬间,突然转身,像逃跑似地离开资料馆。那位职员一定满脸惊讶地目送着我的背影。

我直接乘电车离开广岛前往下关。演讲结束后,我去了九州,在细雨中抵达了同样也遭受过原子弹爆炸的长崎。

我参观了和平祈念像、和平祈愿儿童像、外国人战争牺牲者追悼碑、长崎原爆朝鲜人牺牲者纪念碑等,毫无心理抵触地走进了长崎原爆资料馆,仔细观看了展出内容。

走出资料馆时,我猛然意识到:自己居然毫无抵触地进入了资料馆,并看完了整个展出。约十年后,我为了创作新书,在北京大学采访了陈平原教授,他谈到在日本生活的一些感受。以下是陈教授的发言。

“我去过广岛,也去过长崎。对长崎印象较好,但对广岛印象不佳。原因当然是原子弹的问题。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回避核武器问题,这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事。但广岛与日本人对历史的认知,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广岛是个让人不快的地方。我的专业是历史。侵略中国的日军军舰中许多都来自广岛,那里是最重要的军港之一。但原爆纪念馆却只展示广岛市民受害的惨状,对作为军事基地、对中国侵略的那段历史却完全不提。我的观点是:广岛不是‘和平之都’,而是‘战争工具’。战争工具被摧毁与和平城市被轰炸,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原子弹爆炸确实带来了巨大伤害,但广岛作为军事工具,对中国和亚洲各国也曾施加残酷行为。必须同时关注这两面。

“原爆纪念馆的氛围营造固然一流(略)…但历史学者若去参观,会感到遗憾。因为那里没有历史的真实,也没有对过去行为的反省。广岛在表达方式上搞错了。

“当我抵达长崎时正下着雨。和平公园以‘祈祷和平’为主旨,让人易于共鸣。我想起广岛以‘控诉受害’为主,这种做法难以引起共鸣。祈祷和平的方式,没有人会反对。比起受害者的控诉,长崎的方式更容易赢得人们的理解。”

听完陈教授的话,我深感惊讶。在此之前,我与陈教授素未谋面,也从未公开过各自的类似想法,但我们对长崎与广岛的印象竟如此一致。这段经历后来被我写进了1998年出版的拙作《中国人如何看待日渐衰落的日本》(草思社出版)。

广岛原爆圆顶馆资料图

确实说到广岛,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日本也尽力通过广岛来突出宣传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者的一面

当年原子弹爆炸处如今成了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爆炸慰灵碑前放置着前来祭扫的人们献上的鲜花,园内的和平之灯日夜燃烧着,表示祈求永久和平之火不予熄灭。

从原子弹爆炸慰灵碑往远处望去,可以看到一座曾遭原子弹炸毁的穹顶建筑物遗迹屹立着,在默默地诉述着战争的悲惨和残酷。原子弹爆炸慰灵碑上写着一行字:“请安息吧!过去的错误不会再重复。”

这是一句有着很多潜台词、又非常符合日本人特点的誓言——没有主语!因此你很难直接判断这里所说的“过错”是谁的过错,也无法确定它的主语指的是谁!是今日的日本人宣誓决不让美国投掷原子弹这一过错再次重复呢?还是为世人代言决不让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以致遭到原子弹轰炸这样的历史过错再次重复呢?谁也无法根据这个碑文来作出清晰的判断。在这里人们可以各自体会一个暧昧而含蓄的现代日本的心境。

原爆慰灵碑上的这段日文碑文含义过于含蓄模糊,常引发争议。2008年为迎接G8议长峰会,广岛市借社会团体之手在碑前设置了多语言说明板,提供8种语言的译文,包括日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中文简体字和韩文。

笔者无意在此深入探讨这些大多数日本人都没法作出明确答复的问题,但是,在广岛你会看到日本人对原子弹爆炸的日本人牺牲者的祭祈活动做得非常好。每年的5月下旬,广岛会把收藏在原子弹爆炸慰灵碑里的牺牲者名册拿出来“透风”。

这个活动在5月21日举行。有一年我参加了这个活动。上午8点15分(那是当年原子弹爆炸的时间),18名广岛市政府职员首先在慰灵碑前默哀,然后铺开白布,从慰灵碑的石室里,取出记录着263,945个牺牲者人名的95本名册,一页又一页地翻过去,让名册的每一页都透透外面的新鲜空气,同时也确认每一页有没有损坏。

这样的作业在周围围观的群众的视线下,足足持续了大约2小时。随后,除了最后一本名册之外,其余的名册和防潮剂等药物一起重新放回石室。最后一本名册则将记入去年8月以来去世的核爆受害者或者新确认的核爆牺牲者的姓名,到原子弹爆炸的8月6日举行和平纪念仪式时再放回慰灵碑的石室里。

显然牺牲者名册的透风仪式也成了一个宣传日本是战争受害者的重要活动,当地报纸报道了在现场目睹了这个活动的从外地来修学旅行的日本小学生的感受:“居然会牺牲掉那么多人,感到非常悲哀。”看来到过原子弹爆炸慰灵碑前的日本人,多数会产生和碑文一样的感受:“请安息吧!过去的错误不会再重复。”

可是,在这里几乎没有人会着重提及以下这些事实:当年的广岛是日本的军都,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中就有来自广岛的部队。

在被原子弹炸毁的穹顶建筑物遗迹前,有几位日本志愿者一边展示着手中的图册,一边操着熟练的英语,向几位来自外国的白人青年在宣讲核轰炸的残酷。图册上有原子弹爆炸的红云,有惨绝人寰的炸后惨景,可是我没有看到志愿者向那些外国人宣讲当年作为军都的广岛实况。

很自然地我又想起了长崎与原子弹爆炸有关的一些参观设施,如和平祈念像、折鹤之塔、长崎之钟、和平之泉、世界和平象征区等,都是在宣传和平。世界和平象征区内摆设着来自15个国家所赠送的纪念碑。

设立在长崎和平公园的韩国人原爆牺牲者慰灵碑于2021年11月6日揭幕,碑文明确记载此碑旨在纪念二战期间被强征至长崎的朝鲜半岛劳工及士兵在原子弹爆炸中的遇难者。该碑成为了日韩历史和解的一个象征。

中国人原子弹爆炸牺牲者追悼碑于2008年7月7日在长崎和平公园落成,由前长崎市长本岛等倡议、市民捐款建造,碑的背面列有32名遇难中国劳工的姓名。

在今年的美军投放原子弹80周年之际,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馆长石田芳文接受凤凰卫视的专访,尽管一如既往地强调了日本的受害一面:“原爆造成当年约14万人死亡,生还者至今仍承受辐射与疾病之苦。”

但他也明确地表示:“日本应诚挚正视历史,承认自身的加害行为,进行反省与谢罪,只有这样,广岛的和平诉求才能真正被国际社会理解。”

随着全球战争与核危机风险的急剧升高,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广岛再次成为全球反思战争与和平的重要场所。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也在思考,是不是要选个时间去看看那个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的展览内容是不是与时跟进,有所改进了?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