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创生治凋零 日本乡村可回春?
- 1753031011853
- 来源:网络编辑
《联合早报》特别报道:日本出生人口在2024年首次跌破70万。为了不眼睁睁看着地方上的经济因人口凋零而停滞,日本当局于2014年起努力振兴地方发展,并委任石破茂为首任“地方创生”部长。他去年当选首相后,提出“地方创生2.0”计划,但人口萎缩趋势难以扭转,升级版的振兴计划能否改变日本乡村的命运?
平日在东京的工作室忙着为客户设计空间,休假时则躲到新潟县经营民宿。后藤久和池田文子过去10年,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间转换身份,乐在其中。
在东京合开工作室的后藤久和池田文子,于2015年买下新潟县十日町的一栋老房,打造成民宿。工作不忙碌时,两人就一起下乡。池田在厨房为客人做道地的美食,后藤则负责打扫民宿,招呼客人。
池田告诉《联合早报》,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是两人决定扩大生活圈子的一个转折点。“那次的大地震虽然对东京造成的破坏不如东北地区,但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担心生活会因为灾害而被摧毁。于是,我们决定不能只停留在单一住处。”
池田越来越喜欢这种可转换身份的生活方式。她说:“我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方式出现了改变。以前一地居住、从事一个职业是常态,但现在拥有多个住所、从事多个工作将成为新常态。”
“作为空间设计师,我们俩从未涉足餐饮或酒店业,所以自己也感到很惊讶,还能胜任这个工作。”
后藤说:“我之前沉迷于设计,废寝忘食,工作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开咖啡馆让我更有意义地去调节时间。在乡下能贴近大自然思考,让我获得对未来生活的启示。”
日本政府于2014年开始提倡地方创生后,像后藤久和池田文子这样在两地生活的日本人便逐步增加。他们是日本政府“地方创生”计划的希望。
日本首相石破茂于6月13日,召开第四次新地方经济与生活环境创生总部会议,重点讨论“地方创生2.0”计划,希望防止人口稀少、人力资源枯竭的农村地区被边缘化。
◆计划推行“第二居民卡”制鼓励城市人乡下买房两地生活
增加地方上的“关联人口”是这次会议的一大关键词,意是把并非在地方上长住,却在当地买房、旅游、交流和工作的关联者都算入人口结构中。政府的目标是在10年内将这类人群扩大到1000万人。
日本政府也准备创建“第二居民卡”制度,让在乡下买房和活动的人有更大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根据日本国土交通部统计,全国18岁以上的人口中,约有1827万人实际上在两地生活。
“第二居民卡”制度允许人们在两地登记为居民。这意味着他们在两地都有地方投票权。有了住民卡,就能迅速办理好各种手续,还可享有两地公共设施的优惠。例如,使用温泉和运动设施可半价,入住养老院也有优先权。
石破茂强调,日本面对出生率持续下滑与地方人口外流的双重挑战,日本政府正从政策、技术、财政等多方面着手推动地方经济。地方创生2.0是对日本发展路径的重新思考。
他说:“为了增加人口的流动,我们将重点关注‘关联人口’,支持以城乡两地生活为基础的活动。我们也会支持有创新和有吸引力的地区,推动这些地区的基础建设。”
日本政府为此创立了“城镇建设促进委员会”。石破茂的得力助手、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佐藤文敏负责这项工作。
佐藤文敏在2020年《地方自治》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日本地方上要重建的人口结构重点是吸引年轻人,以维持地方的活力,而且重要的是,人们必须对地方有归属感,能为地方上的发展设身处地着想。
东京都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山下雄介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人口分布不均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必须在城乡之间选择,大多数人会涌向城市。今后,有必要转变思维方式,推进东京与其他地区建立关系,实现城乡人才共享。”
山下认为,第二居民卡计划有助达到这个目的。“在无法确保日本人口回升的情况下,这好比是一个较长的旅游计划,人们即便无法长期在乡下居住,也能以居民的身份融入,成为半个居民。”
此外,第二居民卡制度不仅能让政府掌握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量,也可以为地方增加财源,因为在乡下买房必然要交资产税。
◆全国空置房900万栋 有损市容也存倒塌风险
鼓励民众在城乡两地生活,也有望缓解空置房激增的问题。随着人口减少,日本地方上有大量人去楼空的空置房。据日本总务部2023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日本空置房已从1978年的98栋增至900万栋,约占全国房量的14%。
无人居住的老房子空着,不但有损市容,也存在房屋倒塌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地方政府拨款运营“空置房屋银行”,补贴翻修费用,并加速在全国推进计划,为乡村老房创造新价值。这包括把空置房改造成民宿和私人住宿设施,或打造为共享办公室,支持人们到乡下创业。
国土交通部住宅环境整备室主任石井英明在去年10月出版的《土地月间》刊物上写道,若以公费拆除空置房,花费太高。“再说,铲平了房子也未必能带动日本地方上的发展。如今,能让人们重修房子,开始不一样的生活是一件好事。空置房屋问题不但能化解,也能被视为地方上的资源。”
75岁的汤本正弘多年前继承了千叶县山武小镇一块990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栋逾50年的老宅。山武小镇距离东京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汤本正弘继承祖宅后一直无暇打理,久而久之,房屋破旧不堪,到处都是蜘蛛网。他想出售却一直找不到买主,最后将房子挂网廉价拍卖。
汤本那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挂网后吸引了40人来咨询,不到一星期就脱手,买主是已经退休的夫妻伊藤丰和悦子。
悦子受访时说:“我们以少于100万日元(约8700元)买下房子,再用1000万日元翻新。我和丈夫因工作长居海外,退休后回到东京觉得城市房子太小。尝试在东京市找大一点的房子,但价格太贵。”
“以前,从未想过住乡下,但现在住了觉得人生下半场迎来变化。我学会了种无农药野菜,有了自己的一个小菜园,吃得比以前健康。”
本来破旧不堪的老民宅,经一番整修后升级为一个洒满阳光的三房居室。两人还动手将房子边上一个放农具的仓库改造成小餐馆,每逢周末营业。
◆熊本县引进台积电建厂 让田园小镇经济热起来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11年前推出地方创生计划时,设立了“城镇、人口和就业创造本部”,负责发放补助金,协助地方政府吸引移民,同时鼓励企业到乡镇落脚。11年下来,这项政策在吸引企业外迁下乡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熊本县就是在政府的创生计划下,引进台湾半导体制造商台积电。台积电进驻当地小镇菊阳町建厂,带动了相关产业在周边聚集。这个田园小镇原本主要种植红萝卜,人口仅约4万3000人,如今则要重点打造面向半导体行业的工业园区。
菊阳町距离熊本市30分钟,但很靠近阿苏熊本机场,车程只需10分钟。除了地点便利,当地丰沛的优质地下水也是吸引半导体企业迁入的原因之一。
九州经济研究协会去年底发布报告推测,从2022年开始的10年内,包括台积电在内的90家企业将入驻熊本县,创造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并为熊本县带来6.85万亿日元的经济效应。
借助菊阳町的经济热气,相邻的地方小镇如今也处于住房建设热潮中。十层以上的公寓楼超过10栋,而租赁物业的平均租金也比台积电刚入驻时的2021年涨了73%。
◆小镇重燃产业转型 希望盼与国际接轨吸引外资
熊本县的成功,让日本小镇对产业转型燃起希望。爱知县小镇美滨町煎饼工厂林立,但由于人口减少,只剩2万多人,很多工厂都走向自动化。为了推进发展,当地也希望与国际接轨。
在爱知县出生的日本复兴部长伊藤忠彦,6月7日到美滨町出席活动时接受《联合早报》采访。他说:“美滨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邻近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尤其适合接待来自东南亚的旅客。目前东南亚直飞的航班频繁,小镇的发展潜力很大。除了旅游观光也具备吸引外资和发展产业合作。”
丰田汽车公司旗下“爱知制钢”的前高管本藏义信(71岁)退休后创办的技术研发公司MagneDesign,就设在美滨町一所废弃的校舍里。本藏是日本磁物理学专家,上世纪90年代,就看好电动车时代将到来,着手研发高性能磁传感器。
他受访时说:“磁传感器和半导体一样需要在有优质水源的地方设厂,美滨町的水源具备这一条件。如果是名古屋市内,我无法找到一个这么大的地方安放大型器材。”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设立大型研发中心需要雄厚资本。美滨町这所废弃校舍,有那么多空着的教室,能让我接很多研发项目。我的梦想是要把美滨町打造成日本版硅谷。”
◆多数无人村恐难逃消失命运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五年前发布有关日本村庄人口缩减的报告。报告以二三十岁女性人口的减少率推算,预测到了2050年,日本有744个市町村将消失。
探险家浅原昭生(62岁)用了五年时间调查日本全国无人村,并于2024年出版《日本无人村一千选》一书。据他统计,下雪多的北部地带废村居多,北海道的废村就有297个。书上记载,一些村民离开故乡后仍念念不忘村庄。例如在北海道泷上町上汤白村,有一原住民在晚年回去重振村里已废弃的校舍,部分原村民也组团每年回乡举行村祭。
可是,小部分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及回流步伐,始终赶不上乡村人口外流的速度。
日本总务部去年6月发布报告,评估地方创生政策的成效。根据报告,与2013年预估人口成长数据相比,共有736个市町村在2020年的实际人口有所增长,占总体的四成,但“人口稀少地区的总趋势未扭转”。
有媒体分析指出,人口出现增长的地区多数围绕地方县厅,即地方上的行政中心,所以人口增加未必是因为人口回流下乡,而可能是临近乡村的居民往生活更便利的中心地区聚集。
《朝日新闻》也引述日本当局数据指出,日本885个市町村中有51.1%已被归纳为“人口稀少地区”,是自1970年有稀少地区财政支援法以来,数量首次过半。
北临日本海的鸟取县是日本人口最少的县,仅有55万名居民。2019年,该县发布无人村调查,统计有113个。其中,废村最多的三朝町有一个将走进历史的大谷村,目前只住了6户人家,共9个村民。
◆老村长:不只是数字和经济,更关乎文化延续人心归属
69岁的村长村井秀俊接受《联合早报》电访时说:“因为人口少,村里的公交车早就停驶了,这里的山路崎岖难行。村里只剩下和我一样或比我更大岁数的老人。我最担心的是这里没有消防服务,万一灾难来时,是否还有消防员能赶到这里抢救?”
鸟取县有“山区乔迁计划”的补助金,可用于吸引移民。不过,一年前有一对年轻夫妇考虑搬到大谷村,却被村长劝退了。原因是村庄周围也很偏僻,没有工作机会,当地的学校也早在1996年关闭。村长担心年轻夫妻移居到那里,日后孩子恐怕没学上。
对村子要如何获得重生,村井秀俊满腔无奈。他说:“大谷村的历史终有一天会结束,这令人感到悲伤,但我们无能为力。地方创生不是只在于数字和经济,更关乎文化的延续与人心的归属。老村民们只希望后人至少能记得这片土地曾有人在这里生活和奋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