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打台球从娃娃开始 中国家长押注栽培明日世界冠军

  • 来源:网络编辑

今年5月,中国斯诺克球员赵心童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世界斯诺克锦标赛中夺冠。(路透社)

从斯诺克到中式台球,近年来台球运动在中国热度持续升温。不少家长支持孩子投身这项运动,有的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有的则不惜花时间砸重资,全力栽培孩子成为台球界明日之星。

7岁张家豪自去年8月起,在母亲李丽的陪伴下,于北京一家台球厅接受中式台球培训。刚升上小学一年级的他,练球频率颇高。除了周末,平时放学后也会直奔球厅,每周训练四次,每次约两小时。李丽相信,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将来可望朝职业球手之路发展。

李丽本身也是中式台球爱好者。她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称,去年6月孩子生日时,她为儿子购入一张台球桌,意外发现他在挥杆方面颇具天赋,决定替他物色教练,她说:“这样能少走些弯路”。

记者走访当天,观察到除了教练与母亲不时督导外,张家豪大多数时间都在独自反复练习挥杆击球。他目前最常进行的基础训练是“蛇彩”——将多颗彩球纵向排成一列,再从不同角度依序将球击入球洞。

同一球厅内,另一位正在练习蛇彩的11岁男孩则是因机缘巧合接触中式台球。他的母亲萱萱表示,孩子接受训练已有两个月,打球提升了他的专注力。

若要将孩子培养成职业球手,家长往往需要投入更多心血。以9岁的姚东昱为例,自三个月前开始接受斯诺克专业训练以来,他几乎天天到北京另一家台球厅报到,日均训练七到八小时。

姚东昱已不再就读普通学校,转而接受私教教育。经常陪他练球的母亲告诉记者:“我和他爸爸都陪着他,打球训练得摆球,他身高不够,自己摆不到。”

虽然台球不像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或足球那般常见于校园课程中,但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中国国内赛事的蓬勃发展以及球星效应的推动,台球运动获得许多中国家长青睐,也吸引青少年甚至儿童投入。

中国台球界普遍认为,年龄大小并不是学球障碍,但儿童的理想身高至少1.4米,这样才能够到球桌,否则就要依靠增高垫。

但年仅5岁的男童吴一人不久前在中国网络上爆红。他在今年4月参加天津举办的青少年中式台球联赛,成为全场最年幼参赛者。身高仅1.17米的他,拖着父亲自制增高垫上场参赛,迅速引发关注,被网民称为“垫哥”。

据中国媒体报道,吴一人来自东莞,从去年8月起在父亲吴治建的影响下接触台球。吴治建是一名全科医生,也热爱打球,平日租用朋友五金厂的一层楼作为球室,与好友切磋,吴一人常在一旁观战。

中式台球像五子棋 斯诺克像围棋

台球运动可分斯诺克或中式台球。斯诺克起源于英国,素有绅士运动之称,与高尔夫球和马术齐名,中式台球则发源于中国,尽管两者在玩法上大同小异,都是在球桌上挥杆击球,但业内普遍认为,斯诺克专业性更强、规则更多,在中国更偏小众;而中式台球上手门槛较低、娱乐性强,因此更接地气。

记者走访北京数家台球厅,发现几乎都设有中式台球桌,斯诺克球桌则不太常见。

台球爱好者石磊向本报形容,中式台球像五子棋,而斯诺克更像围棋,两者思维逻辑完全不同。他建议,零基础儿童可以从中式台球入门,因为球桌较小、球体较大,进球难度相对较低;待基本功扎实后,再考虑专攻中式台球或转学斯诺克。

姚东昱的父母目标明确,希望孩子向中国著名斯诺克球员赵心童看齐,成为下一位台球新星。母亲半开玩笑地说:“不想走学习的这条路,就换个路‘卷’。”

目前姚东昱尚未正式参赛,母亲透露,教练建议他再练习一至两年,待基础稳固后才踏上竞技舞台。

今年5月,28岁的赵心童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世界斯诺克锦标赛中夺冠,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世锦赛冠军。这一历史性突破,也在中国国内掀起新一波台球热潮。

然而,赵心童的登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根据公开资料,他8岁开始接触台球,12岁辍学专心训练,19岁成为职业选手。2023年,他因卷入涉赌风波遭禁赛20个月,职业生涯一度陷入低谷,直到近期才强势回归。  

◆台球学费不菲 但贵不过马术高尔夫

尽管台球运动在中国日趋普及,但专业培训费用依旧高昂,家长要栽培下一个“赵心童”,每年要支付的学费将高达六位数。

成立于1986年的中国台球协会,已对培训课程进行系统规范,教练按经验与资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与国家级。该协会和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WPBSA)联办的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正是赵心童的母校,姚东昱也正在那里进行培训。

上述学院目前开设的一对一提升班,分为初、中、高三级,每一小时课程收费600多元(人民币,下同,107新元)。若像姚东昱有意成为职业球手,一年学费高达10多万元。

姚东昱的父亲从事股票金融业,母亲为全职家庭主妇,夫妻俩认为即使孩子学台球的费用不菲,但相比学马术或高尔夫球更可负担。

当然,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像他们投入那样多的时间与金钱。李丽透露,张家豪目前是由球厅老板亲自指导,对方提供免费教学,她只需支付台费,一个月开销大约1000元左右。而李丽本人也有一定球龄,自己也能分辨教练水平。

另一方面,虽然找到好师父能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孩子是否有耐心克服练球初期的枯燥基本功,也是关键。

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多年的石磊指出,一些教练一开始可能要求孩子趴在球台上反复练姿势,一练就是半个月。“以现在的小孩来讲,趴半个月他早没兴趣,早就不学了。”

不过,石磊依然看准了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他与合伙人开发了一套智能培训系统,希望能寓教于乐提升教学效率。目前,他正积极推动该系统进校园,已经同北京三所小学和一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以此拓宽台球运动的市场。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