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每月可获18万日元补助?日网友集体破大防:说好的日本人优先呢?!
- 1752571226354
- 来源:旅日侨网
在日本,老生常谈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正在日益加剧,多年来,日本社会人手不足的问题也愈发凸显,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对外国劳动者产生的依赖也在不断加深。
根据日本HITOWA MAGZINE网站提供的日本高龄化率预测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逐年递增,预测到2065年的时候占比将达到惊人的38.4%。也就是说,每2.6个人里就有一个超过65岁的老人。
HITOWA MAGZINE预测至2065年65岁及以上日本老人的总人口数占比
2025年6月4日,日本厚生省公布了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新生婴儿的数量约68.6万人,整体生育率为1.15,创历史新低。而此前,日本政府曾预估过,“出生人口跌破70w万大关”的时间大约是在2039年。不曾想,这一数值提前了15年就“达标”了。
与日本人人口数连年下降相比,日本政府曾在2023年公布过一组数据显示,外国人数量已增至299万3839人,相比22年增加了10.7%。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显示:到2067年外国人将占日本总人口的10.2%。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25年1月发布的《外国人雇用报告》(截至2024年10月底)显示,日本的外国劳动者人数已超过23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1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发布《外国人雇用报告》(截至2024年10月底)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本很早开始就实施各种政策,来大量吸引外国人来留学和就业。2019年,日本推出特定技能签证,计划5年内引入35万低技能外国工人。但这远远不够,到2050年,日本需600万外国移民才能维持经济增长社会运转。OECD(经合组织)在2023年报告中指出:日本在没有劳动力外部补充的情况下,未来将面临严重的社会与经济崩溃风险。
简言之,如今的日本社会,已经无法在没有外国劳动者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
日本知名记者安田俊峰在他写的《“低度”外国人才:移民烧荒国家,日本》一书中自创了“低度外国人材”一词,它是相对于“高度外国人材”(highly skilled foreign professionals)这个日本政府热衷宣传的概念而言的。
“高度外国人材”指的是在学术研究、专门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有一定成就,具备高学历和高收入,能为日本产业带来创新,进而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外国人才;而“低度外国人材”可概括理解为:学历低、收入低、没有专业知识或技能,主要从事单纯劳动的外国人。
而现实是,制造业、建筑业、农业、渔业、护理行业、便利店、连锁餐饮等等这些支撑日本基层的产业,全都仰赖着这种“非政府优先接纳”的“低度”外国劳动者。
截至到2023年,在日的外国人劳动者中,持技能实习签证的人数占所有劳动者的20.1%,而持技能实习签证的外国人国籍中,越南人以50.2%的人数占比位居第一。
尽管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高调推动“高度外国人材”战略,强调要吸引具有高学历、高收入、专业技术的人材,但现实中,进入日本劳动市场并默默付出的,还有另一种类型的群体——被称为“低度外国人材”的人们,这部分人数也庞大不容小觑。他们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商界精英,而是便利店夜班、农业农忙、养老护理和建筑工地的埋头苦干的工人们……
这些人大多来自越南、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甚至一些更贫困的亚洲国家。来日之前,他们可能通过借贷缴纳高昂中介费用,一心想改变命运。而抵达日本后,却常常发现自己被安排在偏远乡村、工地或老人院,从事繁重且低薪的工作。
日本的这一“技能实习制度”,本意是“帮助发展中国家人力培训”,实则却是压缩劳动力成本的制度外包。这个制度规定实习生不得轻易更换工作,语言能力低下、签证受限、维权通道几乎为零,使得他们极容易陷入被剥削的境地。他们几乎无力反抗,也不具备谈判权,只能默默忍受超时劳动、语言壁垒、社会歧视,甚至政策忽视。
正如《“低度”外国人才:移民烧荒国家,日本》一书中作者安田峰俊写道,关于外国人劳动者的舆论往往呈现两极:一类是“同情弱者”的人道立场,另一类则是“排外喊打”的社会恐惧。
就在近期进行的2025年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外国人政策”成了最热的议题,甚至超越了日本人一直关心的消费税问题。多党派针对此问题发表了不同主张,引发广泛讨论与社会关注。
在这之中,国会议员神谷宗幣持续喊出“日本人优先”的选举口号,他呼吁强化对外国人购房、驾照等方面的限制,严格加强对外国人的管理。一些日本的地方政客也主张“限制外国人的权利”。
日本参政党7月参院选举宣传海报——“日本人优先”
7月13日,群马县官方吉祥物“群马酱”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发布了一则言论:“热爱这个县(国)有什么错!!”,其配图是和穿着橙色外套(主张“日本人优先”的参政党的代表色也是橙色)的两名工作人员一起举手致意。
此举引发了公众强烈质疑:这是否在隐晦支持主张“日本人优先”的参政党?考虑到群马县是全国外国劳动者人数排名前列的地区之一,该言论被认为可能涉嫌排外,贴文最终于7月14日被删除,官方也出面致歉。
与此同时,7月初,一直以抓包外国人不文明行为出圈的“奈良警察”——べずまりゅう(bezmaryu)身着西装,“有模有样”地参选了25年的奈良市议员。在他发布的X(原推特)中,他正与奈良的小鹿们有爱地互动着,似乎在打造属于他的选举形象。
真的难以想象,一个打着维护公共秩序和日本社会文明的幌子,怀揣着恶意,故意挑外国人毛病的日本人,且不论他的犯罪前科,以所谓正义之名行小人之事,也真是可笑之极。这年头,“排外”可真就能当饭吃了。
7月12日,日本TBS电视台播出的《报道特集》节目试图驳斥“外国人优待论”,称外国人并没有被优待。其中引发最大争议的是节目中采访的一位中国留学生,他提到自己每月从日本政府获得1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800元)的资助,但仍表示“这点钱不够用”,这一言论让日本人集体大破防。
活该哈哈哈!TBS的《报道特集》节目,本来是想批判“日本人优先”的思想,结果不小心把“每月给中国人发18万日元生活补助”的事情曝光给了那些原本并不知情的观众,反而起到了反效果,算是火了。
TBS《报道特集》想通过偏向报道来指责“日本人优先是排外主义,是歧视外国人”,结果却无意中透露出中国留学生每月从日本政府那里拿到18万日元生活费资助的事实,引来民众大反弹。如今,生活得最轻松、最优雅的人,恐怕就是根本不用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吧(哈哈)。这已经不是“外国人优待”了,而是“日本人被歧视”了。他们拿的钱比生活保障和厚生年金还多。
诸如此类的无脑评论不少,令人汗颜。而真相是,这18万日元的高额补助主要来自日本文部科学省旗下的“国费留学生”制度,实际是面向博士后阶段的SPRING研究支援计划,每年招收数量有限,仅约2.8%的中国留学生符合资格。
显然,舆论对“外国人负面”的认知被夸大,甚至有些到了以讹传讹的地步。外国人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制度和社会对他们的定位。
我们或许可以理解日本社会对“文化同质性”的维护,但必须看清一个现实:一个国家想靠外国人解决劳动力问题,却又拒绝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与归属,那只能是社会冲突的引爆点。
而对于在日华人来说,也要更加清晰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我们可能并不在“高度人才”的特权区,也不该沦入“低度劳工”的沉默带——但我们能做的是:保持合法身份、提升文化理解、警惕制度性不公,并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发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