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本“女性偏文科”社会认知难改变 政府介入“性别偏见”持消极态度

  • 来源:网络编辑

(亚太快讯消息)据《产经新闻》报道,尽管近年来日本社会不断推动性别平等,但在大学理工科领域,女性学生的比例却长期止步不前。近20年来增长幅度微乎其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不擅长数学和物理”等性别刻板印象仍根深蒂固。

在4月中旬于东京都举办的一场理工科女性职业启发活动中,一位女高中生向理工科领域的前辈提问:“工作和育儿真的能兼顾吗?”这类发自内心的疑问揭示出理工科女性仍面临现实与偏见的双重障碍。

现任教于御茶水女子大学的篠田万穂(33岁)回忆起自己当年在庆应大学数学科学系就读时的经历,50名学生中只有2名是女性,甚至曾因在男生注视下感到不适而不得不更换自习地点。

“男理女文”的观念长期左右社会认知,也影响了女生理工科的选择。中央大学理工学部四年级的高桥彩乃指出,她有一位朋友曾因家人担心理工科会妨碍就业和婚姻,而被反对报考理工专业。这一经历反映出性别刻板印象在家庭层面依然存在。

另一位高二女生神田芙羽则坦言,班级中理科女生人数稀少、信息渠道有限,使得理工选择更显艰难。

尽管政府明确认识到增加女性理工人才对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并根据2020年通过的《第5次男女共同参画基本计划》推动多项政策,如组织研究人员进校园授课、举办面向家长的讲座等,但成效仍有限。

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2024年度理学院女生占比为28.3%,工学院仅为16.7%,比2008年分别仅增长2.8和6.2个百分点。该计划所设目标也仅为“高于前一年”,未提出明确数值,反映出政府在制定目标时的谨慎与回避姿态。

文科省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涉及学生未来的路径选择,与其设定具体数值目标,不如逐步推进。”然而,在缺乏明确方向的情况下,要实现实质性的推动仍面临挑战。

日本女性理工科比例远低于国际水平

从国际角度看,日本女性就读理工科大学的比例明显偏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理工科领域女性占比仅为约17.5%,远低于OECD平均的31.7%。

相比之下,美国自1970年起将女性比例从8%提高至2019年的27%,通过NPO组织在中学和高中设立女子编程与计算机俱乐部,并联合州政府和企业建设支持女性的社群平台。

德国则从1998年的28%增长至2021年的33%,自2001年起,每年定期开展全国性的“理工职业体验日”,让10至15岁女生进入大学或企业体验相关工作,成功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入学人数翻倍。

在新加坡,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推动理工科入学项目,2021年女性比例达40%,远超国际平均水平。上述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与民间的协作机制是推动性别多样性的重要抓手。

东京大学教授横山广美指出,女性在理工科领域长期比例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女性不擅长理工”的“无意识偏见”(Unconscious Bias)。事实上,男女之间的学力差异极小,问题在于社会观念的落后。

她批评政府在2020年制定的“前年度以上”目标过于消极,是担心设定难以实现的数值目标会引发批评,反而退而求其次制定易达成的目标。

横山还表示,在政府现行的“理工科志愿者项目”中,参加者多为本就对理工感兴趣的学生,未能吸引到原本缺乏兴趣者。要彻底改变现状,亟需从中学阶段改革教育结构,降低理科门槛,同时设计能够展现理工知识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课程,让更多学生体验其魅力。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