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阪神淡路大地震30周年,全球多地发起纪念活动

  • 来源:网络编辑

(亚太快讯消息)2025年1月17日,阪神淡路大震灾发生30周年之际,日本多个地区和海外举行了纪念活动,悼念震灾中的遇难者,并表达对灾后重建的坚持和希望。根据NHK总结:

岩手县陆前高田市:传承希望之光

在东日本大震灾的受灾地,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的箱根山上,来自神户市的“希望之光”在连续30年未曾熄灭,成为当地纪念震灾的象征。1月17日清晨,雪花纷飞,约20名居民和灯光管理人员聚集在此,向遇难者献花并举行默哀仪式。灯光周围摆放着写有“神户1.17 三十年”的竹灯笼,大家在震灾发生的早上5点46分默哀,缅怀那些不幸的生命。灯光管理者佐佐木善仁表示:“即使已过去30年,但对失去亲人的思念依然未变,我们要让更多人记住这场灾难,传递我们的坚韧。”

福岛郡山:心怀感恩与祈福

福岛县郡山市的公园里,市民和因福岛核事故仍在避难的居民们在雪中悼念。自震灾发生以来,每年都有民间志愿者组织追悼活动。今年,约15人在5点46分准时默哀,并用1200支蜡烛拼成“30”和“1·17”的数字,向神户方向送去默哀。渡边光一,曾因核灾难避难的居民表示:“灾难无时无刻不可能发生,我们不能忘记。”主办方代表吉田公男也表示:“30年过去了,但我们仍然深切感受到那时的痛苦,我们必须记住并传递下去。”

岩手三陆铁路:“三陆·神户连结号”感恩之旅

在岩手县的三陆铁道上,为了感谢神户市在东日本大震灾中的支持,1月17日启动了“三陆·神户连结号”列车。车站前,市民们点燃了象征着支持神户的蜡烛,随后列车缓缓驶出。列车内展示了神户对陸前高田市支援的海报和图片,体现了两地的深厚情谊。三陆铁路的石川义晃社长表示:“我们要牢记彼此的支持与牺牲,永远不忘那些失去的生命。”

能登半岛地震追悼:神户与穴水町的深情连结

神户市的追悼活动中,来自能登半岛地震灾区石川县穴水町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其中。30年来,穴水町与神户市建立了深厚的交流。虽然因疫情暂停多年,但去年能登地震后,神户市的支持再次让穴水町感受到温暖。穴水町的山口和弘会长表示:“神户市的决心与我们一致,我们要继续传承这份情感。”

石川县七尾市:从能登到神户的心意相连

在能登半岛地震的另一受灾地——石川县七尾市,当地居民在1月17日的震灾纪念日,聚集在社区中心进行默哀,祈愿灾区早日恢复。该活动得到了来自熊本的志愿者团体的支持,他们与七尾市的孩子们一起制作了“竹光”,向所有曾遭受大灾难的地方致以最诚挚的悼念。

广岛与松山:全力传递灾难记忆

在广岛市,原爆圆顶馆附近举行了追悼活动,参加者以蜡烛和灯笼的形式,排列成“1·17”的字形。广岛市的参与者之一表示,30年过去了,虽然命运无常,但她感谢生命,并会继续传递这份感恩与记忆。

在松山市的石手寺,法事举行以悼念震灾中的遇难者,参拜者包括曾在震灾后积极参与救援的志愿者。寺庙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通过每年举行的法事,让灾难的记忆在每个参与者心中永驻。

上海:受灾者连接日中两国共同情感

中国上海,卫红的母亲陈美琳与当地的中学生和高中生一起前往墓地祭奠卫红。卫红是当时作为研修生派遣到大阪的中国青年,因阪神大地震不幸遇难。她在日本期间积极参与日中友好交流,母亲陈美琳回忆起女儿的事迹,并表达了她对中日两国友谊的深情期望。

卫红出生在上海,曾在上海市政府的外事部门工作,精通日语。在1992年,当时的天皇和皇后访问上海时,卫红作为翻译,承担了重要的工作。她的日语能力和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帮助加强了中日间的沟通和友谊。陈美琳表示:“我的女儿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架起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我希望中国和日本的人民能够世世代代保持友好,携手合作。”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