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中国游客妹子在日本大街上穿汉服,当地人的反应是……

  • 来源:旅日侨网

“我们穿的不是和服,是汉服!”国庆假期,在日本的“清水寺”等景点,出现了不少身着古装,装扮精致的中国游客。他们打卡拍照的样子,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日本的景点拍照很出片,因为这是我们大唐的审美。”汉服爱好者小七说。“以前我来奈良旅游,穿过和服,也穿过旗袍,但是最能代表中式审美的,还是汉服。”

穿汉服是为了唤醒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2025年9月6~7日,在东京代代木公园举行了一场为期两天的“2025中国节”活动,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7周年。

现场的国风汉服秀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撑起这次汉服秀的是来自日本汉服社的社团成员。

他们身穿不同朝代、不同形制的汉服:战国直裾、唐背子配齐腰破裙、宋制对襟短衫配百迭裙、明制公服……身在异乡的他们,向日本民众及其他外国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提到参与活动的初衷,汉服社成员卿卿子介绍说:“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给不同国家的民众,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国。平时如果有各类活动,我一般都会积极参加。”

事实上,随着SNS的发展和跨国旅行的流行,汉服早已走出了中国进入国际视野。

“你的衣服真好看!我们可以一起拍照吗?”

面对外国游客的合影请求,卿卿子大方地接受。当她和同伴们举起手机自拍时,看见不远处一个外国游客正拿着手机对着她们拍摄。

当晚,在YouTube等社交平台上,卿卿子就刷到了自己和同伴出镜的视频,于是笑着点了个赞。

“我们的初心就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能够被外国游客关注到真得非常开心。”卿卿子说。

借着SNS的东风汉服热走向世界,除了中国人,欧美人、日本人都爱上了穿汉服。

日本博主宮寺理美说她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汉服。她跟汉服社成员一起参加了高尾山登山等活动。

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提到,登山途中,一位路过的穿黑色西装的男士询问她的同伴:“这是什么衣服?”她帮同伴解释说:“这是中国的传统服装——汉服,在中国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她承认说:“在日本确实还有不少人只知道旗袍不知道汉服。”

由汉服引发的争议

因为汉服适应现代审美、方便拍照和在社交网络展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穿着和传播。但另一方面,也引发有关汉服“廉价感”、各朝代“混搭”、“男生用什么发型搭配汉服”等种种质疑。

“古人有蓄须的传统,穿汉服的男人都是有胡子的。每次看到穿汉服的小伙子们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一位男性网友表示,“据我所知在古代只有一种职业是没有胡子的。”

“汉服出国”则引发了新一轮舆论争议。日本纪实作家安田峰俊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文章中写道:“进入2020年代,社交媒体上‘穿着汉服在东京街头行走给日本人看’等内容开始增加,这多是以吸引流量为目的。”

一位网红在小红书上发了题为“给樱花妹带来一点汉服震撼”的笔记,描述自己和朋友穿着汉服走在街上时,不断受到路人的赞美,甚至在红绿灯等待时,车里的人也会打招呼,她直呼这种热情“真的太过分了”。

安田峰俊表示:“对于日本人或欧美人来说,看到穿着汉服的中国游客,只会认为是穿着‘中国的衣服’,但对于部分中国人来说,这可能有‘文化输出’‘民族认同’等意味。”

同时他提到:“若汉服用作传统文化象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汉族中心主义的色彩,忽略了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汉服先行”,背后是一整套中国传统文化

“汉服并非‘空有其表’,而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衣冠形制到配饰、颜色、质地,样样都代表着传统的中式审美。我们对待汉服的态度非常严肃,面对关于‘混搭’的质疑,汉服社成员对每一件服装的形制、来源都进行了系统性的考证和讨论。所有人都希望,通过舞台形象的表达,让观众对中国古代服装文化能有正确的初始记忆。”日本汉服社社长刘文博说。

“我们希望能参加各类正式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汉服向世界各国民众宣传中国文化。”刘文博说,“我们在公共场合举行活动时,大多收到的是正面反馈。近年来,由于汉服文化的大力推广、中华文化的传播,各国朋友越来越认可汉服是民族服饰而非Cosplay。”

作为民族服饰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汉服热的背后,人们追求的并不是一套衣裳,而是一整套传统文化生活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好东西,服饰只是其一,可惜很多人还不能完全欣赏传统文化的美。”一位汉服爱好者说,“汉服背后,是‘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明。”

借由汉服,不少人踏入了传统文化复兴,礼乐复兴活动。除汉服外,还涉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民族歌舞、非遗传承、茶道香道、首饰珠玉,文房用品等诸多品类。

从“衣冠先行”的汉服文化,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文化延展,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隽永和浪漫。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