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西班牙发现骨食兀鹫古巢穴 出土700年前凉鞋等历史文物

  • 来源:网络编辑

(亚太快讯消息)以啃食骨头为习性的猛禽骨食兀鹫(又称髯鹰),因其独特的食性长期受到鸟类学者关注。据日本CNN报道,最新研究表明,这种猛禽比人们所知更为特殊。科学家发现,兀鹫精心搭建的巢穴会被多代重复使用,这些巢穴因此可能成为保存数百年来人类文化遗物的天然场所。

研究团队在2008年至2014年间对西班牙境内12个骨食兀鹫巢穴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巢穴沉积物分层分析,研究人员意外发现了200多件人工制品。这些物品很可能是被兀鹫反复用作筑巢材料而带入巢中。经碳十四测定,部分巢穴可追溯至13世纪,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一件距今700多年的编织凉鞋。该研究成果已于9月11日发表于学术期刊《生态学》。

论文第一作者、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比利牛斯生态研究所生态学家安东尼·马尔加里达表示:“我们已知兀鹫会携带外来物品筑巢,但此次发现的文物数量与年代跨度令人惊讶。这些巢穴能被多代兀鹫持续使用,说明它们是优质的繁殖地。”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不仅为考古学研究文化遗物提供了新途径,也可能为今后兀鹫保护工作带来启示。骨食兀鹫是唯一主要以骨骼为食的脊椎动物,骨骼占其食物构成的90%。科研团队原本为研究兀鹫食性变化而对长期废弃巢穴进行挖掘,却意外发现大量人工制品留存其中。数据显示,采集样本中约9%以上为人造物品。

除以树枝和草编织的凉鞋外,巢中还发现了中世纪带纹饰的皮革制品、18世纪藤编篮残片、弩箭、马具绳索及配件等。虽然凉鞋是目前已确定年代最早的遗物,但其他物品的年代测定仍在进行中。马尔加里达指出:“这些遗物为我们了解古人的服饰风格、狩猎方式以及当时生态环境中家畜与野生动物的比例提供了珍贵信息。”

研究显示,翼展近3米的骨食兀鹫通常在岩洞或悬崖筑巢,这些地点温湿度条件稳定,有利于骨骼与人工制品的保存,使巢穴成为保存完好的历史记录载体。

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约翰·菲茨帕特里克评论认为,这项研究“为了解这种神秘猛禽与人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并表示:“骨食兀鹫成为记录人类历史的‘自然保管者’,为其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论文还提到,这些巢穴所在的西班牙南部地区,骨食兀鹫已在70至130年前局部灭绝。研究团队为定位巢穴位置,不仅查阅历史记载,还花费多年时间走访当地长者,收集他们关于兀鹫活动年代的记忆。目前骨食兀鹫仍在欧洲、亚洲和非洲部分区域存在,但其数量和分布范围已远不及数百年前。

从髯鹰(骨食兀鹫)巢穴中发现的700多年前凉鞋,由细枝与草茎编织而成。 图源:Sergio Couto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