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用“形状革命”玩转中秋仪式感‌:“汉堡月饼”爆红

  • 来源:亚太快讯

月饼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形状?万物皆可压成“月饼”?还有不到半个月,中秋与中国国庆双节将至,上海等地的月饼季早已悄然拉开帷幕。就在各大商家绞尽脑汁推出新奇馅料、比拼创意之际,一股来自民间的“再造月饼”风潮,正悄然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兴起。

汉堡被压成月饼状,引发“饭缩力”调侃

上海《新闻晨报》报道,眼下,中国新一代消费者们不再执着于馅料本身,而是拿起传统月饼模具,将汉堡、蛋黄派、豆沙包等各种各样与月饼“八竿子打不着”的食物硬塞进去,压成那枚圆润、刻花的“月亮形状”。“一分钟制作月饼”的方式引来八方点赞。

中国网民创意制造的“汉堡月饼”近日走红网络社交媒体。(图/上海《新闻晨报》)

这其中,有“脑洞大开”的网民将一个圆滚滚的小汉堡塞入月饼模具,压出一个和传统月饼外形几乎一模一样的“汉堡月饼”:与广式月饼相似的棕黄色的表面上是熟悉无比的花纹,食物的中间还有“中秋”两字,如果不看边缘溢出来的牛肉和酱料,那俨然就是一个老式“月饼”。

相关视频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月饼,饭缩力”(指汉堡变作月饼模样后就令人食欲大减)这一话题随之登上微博热搜。而这波热搜,又引来月饼爱好者的不满……

“饭缩力”为中文网络新生流行语,与表示“令人食欲大开”的“饭张力”相对,泛指因食品外观、氛围或心理暗示导致的食欲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有网民总结:汉堡的“随性饱足感”被月饼“又甜又腻”的刻板印象覆盖了。还有人感叹:“爱堡如命的我,瞬间不爱了。”

然而,反驳的声音也出现了,喜欢月饼的朋友们开始针锋相对:“我必须发声,好吃的月饼也很多”“难道汉堡就很有饭张力?我更喜欢自家寓意深远的传统美食……”

另有中立理性派表示:“大小分量又没变,只是形状变了而已”“从食欲上没有差别,只是突然感觉从咸的变成甜的了”。

年轻人用“创意爆改”方式参与传统节庆

即便引发了网民各式调侃,“汉堡压月饼”的风潮并没有止步,随着这一现象走红,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加入其中,利用月饼模具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创意月饼”。

近年来,每逢中秋季,中国月饼市场集体“开卷”。从早前的梅菜扣肉、牛蛙、辣条“万物皆可入馅”,到后来“卷”饼皮、“卷”减糖、“卷”派别,商家竭力在馅料、工艺、理念等方面做文章,试图吸引年轻消费者。

然而,商家未曾想到,年轻人跳出了“如何改进月饼”的思维,直接颠覆了月饼的“本体”——用模具将非月饼类食物“盖章认证”为“月饼”。

将汉堡、包子、蛋黄派压成月饼,表面上看,像是一场部分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月饼发起的“调侃式反抗”,甚至带点对高糖高油传统口味的小小“嫌弃”。但从深层来看,这体现了他们即使对传统食物本身兴趣有限,却依然不愿缺席节日仪式感的复杂心态。

相比馅料与口味,月饼的“形状”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在中秋节中显得更为核心。有些年轻人虽不喜欢吃月饼,却依然愿以创意方式参与进这场仪式中来——哪怕只是把汉堡压成月亮的样子。

“思维打开了,不爱吃月饼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爆改’办法来体验传统节日仪式感。”上海市民小陈说道。

中秋将至,哪种月饼受顾客青睐?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月饼市场目前已迎来销售旺季,中国各大商家纷纷推出特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这场“月饼大战”中,承载着上海地道风情的鲜肉月饼会持续称霸市场,还是融合健康理念与地域特色的创新月饼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新的焦点呢?

近日,位于上海外青松公路的一家中式点心手作店迎来销售高峰。店内主推的手工现做鲜肉月饼香气扑鼻,店家坚持“现烤现卖”的原则,确保每一枚月饼都馅料饱满、外皮酥脆,深受顾客青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健康饮食观念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秋月饼选购也不例外。很多消费者既想完成“吃月饼”的节日仪式,又不想增加“腹担”的想法。

上海市民张滢表示:“我倾向于购买一些颇具特色、偏向网红风格的月饼,把月饼带回去给父母品尝,他们没吃过新潮的月饼,所以这能够成为促进交流的话题。”

另一位市民李馥荃表示:“在月饼选择上,我会更倾向于冰皮月饼、榴莲口味这类较为新颖的月饼,这些月饼独特的口感和风格能满足年轻人追求新鲜感的喜好。同时,健康也是首要考量,会根据身体情况挑选更适合的健康月饼。”

健康专家:别让月饼成为你的“甜蜜负担”

“月饼是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核心价值在节日仪式感,选对了、吃对了,就能守住甜蜜不添负担。”广西民族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黄荷说。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报道,黄荷建议,优先选红豆沙这类馅料清淡的款式,蛋黄月饼和五仁月饼因油脂糖分含量高,建议少选。慢性病患者可选择低糖、无糖月饼,但需警惕“无糖陷阱”。“因为部分无糖月饼油脂含量并未降低,过量食用仍会增加身体负担”。

黄荷提醒,要避开“隐形添加剂雷区”,如起酥油、人造奶油等,这些配料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同时,要甄别靠香精、色素勾兑的“伪水果月饼”,这类月饼营养价值低,还可能刺激肠胃。对于药膳月饼和无添加月饼,应优先选择成分标注明确、口碑好的品牌,避免盲目跟风。

在食用量和时间上,黄荷建议80克-120克的常规月饼一次只吃1/4个,一天最多不超过半个。月饼不能当主食或零食随意吃,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吃过量易腹胀、消化不良。食用时间建议在白天,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作为加餐。

空腹吃月饼会刺激胃黏膜,可能引发胃痛反酸;睡前吃则会加重肠胃负担,还易堆积脂肪。若想把月饼当早餐,可搭配清炒时蔬和低卡水果,用膳食纤维平衡营养,减少血糖波动。

“中秋吃月饼,吃的是团圆氛围,不是越多越好。”黄荷表示,科学吃月饼的最终都会被人体代谢出去,也不用过分焦虑,核心就在于“选对款、控好量、存得当……掌握这三点,就能既不辜负节日的仪式感,也不给身体添额外负担”。

在特殊人群食用建议上,黄荷划出清晰“红线”,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吃月饼。若其想品尝,就选低糖、低GI的款式,一次最多吃1/4个,吃完及时监测血糖。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