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新疆游记】在挂满果实的葡萄架下,沉浸式品尝瓜果盛宴
- 1756720382907
- 来源:旅日侨网
第三天一早,明天我们坐飞机来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首府为伊宁市。它是中国唯一一个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伊犁州得名于伊犁河,通常所说的“伊犁”特指伊犁州直辖区域,其面积约5.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84.84万人。
飞机抵达伊宁后,我们第一站来到了伊宁市喀赞其民俗区。喀赞其文化旅游区位于伊宁市老城区,是一个占地22.9平方公里的大型开放式人文景区,因其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征,被誉为“民居博物馆”和“民俗文化博物馆”。这里汇聚了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民族,是见证我国西北地区多民族和睦共生的典范。景区内保留了自清朝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的300多幢古建筑和2万多个居民庭院,构成了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多民族建筑群。
接着我们去到了民俗区里的石榴花展览馆。石榴花展览馆于2024年8月完工,挂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石榴花展览馆占地约310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861.2平方米,共计三层,包括展览馆、飞行影院、学术报告厅等。石榴花展览馆作为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的建成,既展示了伊宁形象,是传播伊宁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平台。
踏入当地民宿,新疆人的热情扑面而来,户主拿出香甜的瓜果,那份真诚好客如同阳光般温暖了我们。甜美的瓜果仿佛汇聚了天山南北的精华,每一口都带着独特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疆独特的魅力。
下午我们来到了察布查尔县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和牧民定居安置村,由来自6个乡镇的牧民、扶贫搬迁户和甘肃陇南移民构成,全村共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91%。社区总人口2355人,其中有283户1201人是侨界群众。社区建立了“侨胞之家”,旨在“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通过“党建带侨建”的组织体系,切实帮助侨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侨民富裕、生活幸福、乡村美丽。
接着我们去到了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侨史馆。走进察布查尔县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侨史馆,一张张照片和文字讲述了社区12年来的蝶变传奇。2013年,2000多名侨界群众搬迁至新家园,开启了幸福生活。过去12年,社区投入9021万元,实施21项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了道路、绿化、灌溉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成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通过“企业+协会+农户”模式,社区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态,让群众吃上“旅游饭”。短短12年间,村集体收入从空壳村跃升至3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在老乡的家里,我们围坐在挂满果实的葡萄架下,又一次沉浸在丰盛的瓜果盛宴中。那份香甜多汁的盛情款待,仿佛将夏日的阳光与风土人情都凝结在了每一口里,令人心醉。
今天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察布查尔县锡伯古城。锡伯古城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是集中再现锡伯族历史文化、“西迁”戍边屯垦精神及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古城城墙高10米,全长1700米,采用清代生土工艺和现代钢混结构还原,并融入锡伯族图腾、神像等文化元素。古城以国家4A级景区锡伯民俗风情园和靖远寺等为基础,形成“一心六区”的空间布局,涵盖锡伯文化展示、佛教文化、弓箭体验及民俗休闲等多个功能区。
忙碌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明天我们继续在伊犁参访,但要出一下国。具体是咋回事,先卖个关子,下篇文章继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