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上海音乐厅暑期“文旅三件套”吸引近2万中外观众

  • 来源:上海上观新闻

8月31日,随着全球首个沉浸声VR互动体验《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在上海音乐厅四楼“响空间”落下帷幕,该厅今年暑期精心打造的“文旅三件套”——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中国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及这一VR体验项目正式收官。整个暑期,上海音乐厅实现“白天黑夜全时段、楼上楼下全空间”活动覆盖,工作日午间南厅持续开展“音乐午茶”沙龙式小型音乐会,午后至夜晚三大驻场项目轮番登场,构建起“日常演出+定制文旅”的一站式暑期文化体验。

近2万人次走进这座95岁的艺术殿堂,其中上海以外观众占比近三成,国际观众亦不在少数。作为上海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消费场景”的生动实践,这一“文化+”模式有效激活消费潜能,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化亮点。

上海音乐厅暑期三大项目融合多元艺术形态与前沿科技,精准覆盖全年龄段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形成跨地域、跨圈层的文化体验态势。

7月5日至27日,《百鸟朝凤》第三轮驻场于上海音乐厅B2音乐立方上演,25场演出几乎场场售罄。(图/上海上观新闻)

“艺术+”带动消费联动,音乐厅升级都市文旅关键节点

三大驻场项目构建的“全天候、不落幕”艺术场域,不仅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更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文化引擎”,推动上海音乐厅从艺术表演场所升级为都市旅游动线中的关键文化节点。

来自广州的大学生表示:“看完《百鸟朝凤》,去附近老字号品尝了本帮菜,之后几天还打卡了外滩、东方明珠,这趟上海行既满足了艺术需求,也游览了热门景点。”《海上生民乐》的“文化磁极”效应显著,许多游客将其作为上海之行核心行程,演出前后的餐饮消费、商圈购物、周边游览被有效带动,形成“观演+文旅”的联动消费模式。

文创消费同步成为艺术体验的延伸。《海上生民乐》的中国国风系列文创——厅宝·民乐四重奏PP夹、“建筑系列”流苏烫金团扇、“建筑系列”缪斯殿堂浮雕香薰蜡烛等持续热销;《百鸟朝凤》推出的剧目主题森系帆布袋、流沙杯垫、小鸟发夹,凭借清新设计成为观众“观演伴手礼”;音乐厅原创的音乐家系列、平移系列文创产品,让艺术以贴近日常的方式融入生活,进一步延伸文化消费链条。

文化影响持续延伸,未来深化“艺术+科技+文旅”融合探索

尽管三大驻场项目已落幕,但其文化影响仍在延续。社交媒体上,观众自发分享观演心得与打卡攻略;线下不少游客因演出关注上海音乐厅历史,并进一步探索周边文化地标,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

“我们始终希望,上海音乐厅不只是‘听音乐会的地方’,而是融合历史、艺术、科技与公众参与的无边界文化综合体。”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表示,“今年暑期三大驻场项目证明,经典与当代、传统与数字的对话,能有效激活城市文化消费潜能,这为我们未来节假日文旅项目策划提供了重要方向。”

上海音乐厅在提供高品质音乐文化产品上的探索持续推进。目前,该厅已精选30余场优质演出参与2025年“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活动,进一步降低艺术消费门槛,让更多市民与游客走进音乐厅感受艺术魅力。未来,上海音乐厅将继续推进“艺术+科技+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上海标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演艺IP,为城市文化繁荣与软实力提升注入新动能。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