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琉璃河遗址 三千年前曾有个“乌龙”

  • 来源:亚太快讯

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文创商店里有这样一个冰箱贴,上面写着“圉簋一错三千年”的字样。冰箱贴圉簋(青铜食器)的盖子被做成卡通的样式,当转动头部时,卡通圉簋的表情就从“委屈巴巴”变成为“喜笑颜开”。


8月28日,观众在展厅内为“人面形铜饰”拍照。当日,“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证,是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将北京建城史推进至3000余年前,被誉为“北京城之源”。(图/王亚霓 摄)

这个冰箱贴的创意来源于一场跨越三千年的“乌龙”。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过两件文物——圉簋和伯鱼簋。它们本是同一个人的器物,下葬时却阴差阳错地互换了盖子。这一错就是三千年,直到近年才被考古学家通过铭文“破案”,让文物恢复本来的面貌。观众转动冰箱贴,就能亲眼见证圉簋“盖身合一”的历史瞬间。

穿越时空隧道,走入历史长河。8月28日,“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观众有机会见到圉簋和伯鱼簋的真容。


8月28日,根据琉璃河遗址出土文物文物“圉簋”和“伯鱼簋”设计的文创产品。(图/王亚霓 摄)

据了解,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太保召公受封于北燕,在房山琉璃河一带营建燕都。“太保墉燕”(“墉”意为“筑城”)开启了北京建城史,也成为北京地区纳入中原文明治理体系的开端。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人赵立波介绍,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证,是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也将北京建城史推进至3000余年前,因此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琉璃河遗址自1945年被发现,今年刚好是80周年。经过60余年持续考古工作,该遗址发现了多重城垣、大型建筑、完整墓葬区、建城铭文和甲骨文等重要遗迹,陆续出土了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8月28日,展览展出的约三千年前被错盖盖子的“圉簋”和“伯鱼簋”。(图/王亚霓 摄)

本次展览,除了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伯钜鬲,以及实证燕国始封地位的克盉、克罍外,“作册奂器”(作册奂鼎、作册奂卣、作册奂觯)首次集中展出。

2021年发掘小型贵族墓M1902,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墓主人为“作册奂”(“奂”是姓名,“作册”是官职)。据本次展览提供资料,太保召公筑城后,在燕侯宫举行宴飨,赏赐“作册奂”贝,而“作册奂”用这些贝为父亲铸造礼器。“作册奂器”及其铭文实证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


8月28日,一名身着古装的女孩仔细端详琉璃河遗址出土文物“牛头纹带盖伯矩鬲”。(图/王亚霓 摄)

放在世界城市史的发展长河中,琉璃河遗址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该遗址发现的夯土建筑基址群,出土的板瓦、筒瓦多用于高等级建筑,标志着建筑技术的飞跃。遗址内建筑形态丰富,涵盖大型宫室、普通居所及半地穴式建筑。水管、水井、排水沟等设施,展现了古人的都城营建智慧,也为后世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本次展览还运用了三维投影、数字沙盘、粒子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此外,展览特别设置“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设计方案公众投票区,邀请观众参与遗址未来规划。

拨开尘封的历史,琉璃河遗址虽已跨越千年,但是一张张投票,一件件可以带回家中的文创产品,让观众融入“历史”。(完)(林艺)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