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本女人与中国丈夫30年的跨国人生,长春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山崎由美子的故事(二)

  • 来源:旅日侨网

每个人的人生都藏着一个转折点。对山崎由美子而言,1995年则是她人生轨迹出现转折的一年。就在那一年,她选择离开日本,去往中国留学。语言沟通的障碍并没有让她退缩,反而一步步将她推向一个新的舞台。

留学趣事 

1995年,山崎由美子走进了吉林大学的校园。对于她来说,这段留学时光不仅是学习汉语的过程,更是一段决定人生走向的旅程。

初到中国,她的年龄并不算小,却依旧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她笑着回忆说:“真的很有意思,虽然中文很难学,但我拼命努力学习。当时为了兼顾减肥,还想出了特别的方法,每天不吃饭一边嗑瓜子,一边背单词。结果不仅单词记住了,减肥也成功了。”

那个年代的中国还很穷,物价也很便宜。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一万日元能换一千人民币”。如今同样的钱只能换不到五百人民币。彼时,大学的学费一年不过十万日元左右,一顿饭也只需三块钱就能吃饱,公交车票价仅五毛钱。对于一个日本留学生而言,这样的留学生活简直不要太轻松。她说:“我在中国留学经济上完全没有压力,不需要打工挣学费,而且那个时候外国留学生也不允许打工。”

真正的困难来自语言。

她的汉语并不熟练,常常闹出笑话。一次去商店看凉鞋,她说“这个凉鞋凉快”,结果因为声调不准,店员听成了“两块”。店员立刻反驳:“这凉鞋不是两块钱!”还有一次,刚认识未来的丈夫时,对方问她喜欢做什么工作。她心直口快回答:“接客。”因为在日语中,“接客”的意思是接待客人的工作。但在中文里,因为这个词另有所指,让未来的丈夫大为震惊。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其中的误会。

初见与缘分

山崎与未来丈夫的缘分,源自一位意想不到的牵线人,那是丈夫的堂妹,名叫沙铭。她的日语十分流利,山崎在旅游公司工作时便与她结识,久而久之,两人逐渐熟悉。沙铭知道山崎仍是单身,便在一次闲谈中说道:“山崎,我想把我的大哥介绍给你认识。”就这样,一场跨越国界的相识由此开始。

和老公初次见面时,山崎对老公的第一印象并不算好。因为对方留着络腮胡,是她最不喜欢的类型。但随着进一步的接触,她渐渐发现他与老公彼此的身世竟然有诸多相似。她是家中长女,他是家中长子,她的母亲曾两度丧偶,他的母亲也经历过同样的家庭变故。相似的成长背景,让他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共鸣。半年后,两人决定携手走进婚姻。

那一年是1996年,她35岁,他40岁。对于她来说,这是第一次婚姻,而他已经经历过一段婚姻。命运的契合,让他们毫不迟疑地选择了结合。

在日本的时光

婚后的生活并非一路坦途。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婚姻签证,1997年山崎从吉林大学毕业后,留学签证也到期了,夫妻二人只能前往日本。丈夫为了这段婚姻,也辞去了原本的警察工作,与她一起到日本生活。因为在中国,军人、警察等公务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在日本,丈夫进入了一家面向华人的电视台“大富电视台”,做记者。虽然他的日语并不好,但中文写作能力很强,这份工作他做得也算得心应手。然而,为了孩子的中文教育,也为了照顾老公的母亲,2002年,一家人又回到长春。

创业之路

回到长春后,老问题又回来了:签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夫妻俩决定以创业者的身份留在中国。2003年,他们创办了长春市山崎外语培训学校。丈夫负责招生,她负责讲课。

开学校看似简单,只需要教室、黑板和桌椅,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刚开业不久,就遭遇非典疫情,学校被迫停业两个月。那时学费一年只收380元,而且学生可以一年内随时来上课,没有限制。可不久之后,长春出现了收费更低的学校,价格战让他们倍感压力。

最让她难忘的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时,很多原本打算去日本留学的学生被吓退,对学校的招生造成严重冲击。除此之外,还会遇到一些反日中国人的骚扰等等。

“讲课讲得嗓子都哑了,但还是要坚持。”她说。那几年,山崎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讲台上。熬过了最难的时光,随着口碑逐渐积累,学校慢慢走上了正轨,运营也总算趋于稳定,一干就是20年。

但,老公的离世,又让一切发生了改变……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