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书香飘湾区 南国书香节打造文化嘉年华

  • 来源:亚太快讯

8月16日,在于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上,畅销书《怦然心动》作者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和排队等待签售的读者合影自拍。(图/中新社)

2025南国书香节正在火热进行,将持续至19日结束。这场岭南文化盛事规模空前:展出来自境内外1500多家出版机构的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创意产品,集结200余位海内外文化名家。本届书香节以持续创新的主题策划与跨界融合,彰显湾区多元文化魅力,为人文湾区建设注入强劲的文化力量。

成为新老广东人融合的文化纽带

综合广州金羊网、中新网报道,诞生于1993年的南国书香节,以“东西南北中,南国书香浓”的朴实宣言,道出了岭南人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32载深耕不辍,书香节始终葆有双重基因:既是粤港澳文化同源性的鲜活见证,更是推动三地文化交流融合的现代平台。

本届书香节,广东出版展团共展出约3500种图书,其中既有聚焦英歌舞、咏春拳、赛龙舟等本地特色的“岭南文化”类图书,也有勾勒湾区建设图景的“湾区气韵”类图书,还有展现广东文学文艺高峰高原建设成就的“文艺精品”类图书。

“(当地时间)16日下午就有一批图书售空了,像《大话广府》《崇祯七十二小时》等广府文化类图书正在补货,特色文创如‘老广新游手绘地图’也相当受欢迎。”展区工作人员表示。

“地方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百姓生活方式的差异。”在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陈春声看来,穿着拖鞋、短裤,拉着买菜车去看书、购书,正是南国书香节独特的“老广味道”。

定居广州十余年的湖南张女士在书香节上手捧《粤语会话宝典》认真阅读。她说:“在广州越久,越觉得学好粤语才能更好融入。”书香已成为新老广东人融合的文化纽带。

探访香港馆:“电影院”展馆吸睛

本届书香节香港馆内,黎明《今夜你会不会来》的歌声从黑胶唱片中流淌而出,《胭脂扣》《流金岁月》《花样年华》等经典港片海报装点的创意角人头攒动。

“这里有很多内地少见的港版图书,今天‘赚到了’。”佛山刘女士专程驾车前去“扫货”,购物袋里装着她从香港馆购入的7本图书。她感慨地称,对比七八年前,香港馆布展明显升级,书的种类也更多了。

在香港工作的李铵洌,对粤港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书香节开幕首日的一大早,她专程从香港赶到广州,迫不及待跳入这片书的海洋,成为首批进入香港馆的参观者。

李铵洌表示,她这次最期待看到有着地区文化特色的出版物。

本届书香节香港馆以“出版印刷与流行文化”为核,汇集53家出版社、27家印刷商的逾700件展品。香港馆展出近1000件出版物,并特邀香港知名电影海报收藏家林家乐先生,展出其珍藏的经典影视作品周边,涵盖电影海报、黑胶唱片、卡带等珍贵藏品。通过这些展品,观众可以深入了解香港流行文化的发展历程,领略这座国际都市独特的创意魅力。

“从2013年参加南国书香节至今,参展的香港出版社及印刷商维持在70家左右。内地读者对香港传统文化、历史及流行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们也展出了更多相关题材的优质书籍和印刷品。”香港馆项目主办机构代表表示。书香节不仅展示香港创意实力,更成为湾区城市“走出去”、对接国际商机的重要桥梁。

适逢澳门馆设立十周年暨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二十周年,展馆以历史建筑明信片和立体书《澳门弹起》巧妙布展,“弹”出大三巴牌坊、妈阁庙等世遗地标,生动述说澳门故事。

“2021年,南国书香节首次在澳门设立分会场,推动粤澳文化交流迈向新阶段。”澳门文教出版协会理事长赵香玲表示,书香节推动了粤澳出版界在选题策划、版权交易等领域的长期合作。

会客世界:知识是湾区的强大引擎

今年书香节汇聚海内外名家,特别是顶尖名家阵容创历届规模之最。邀请的200余位海内外文化名家中,40位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跨国对话与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广东历史底蕴深厚。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近现代史的最初几页,就是从广东的大地上翻开的,然后辐射到其他省份。”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携新作《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做客书香节首场名家活动时,用历史脉络解析文化密码。

畅销书作家马伯庸分享道:“广州自古是文明交汇、商贸繁荣之地。未来我将继续创作广东题材作品,很高兴年轻人因书爱上岭南文化。”他盛赞书香节引进外版图书与输出中国文化并举,是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生动实践。

这种“名家效应”正构建起湾区文化与国际视野的双向通道——既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

“‘功夫外交’可以成为新的‘乒乓外交’,我鼓励更多外国人到中国学习武术,将中国功夫带到全世界。”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美国作家龙安志携新书《九龙门:寻找功夫》亮相书香节。他认为中国功夫蕴含包容的哲学,是世界最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智慧。

“粤港澳大湾区集中了第四次产业革命所有的发展要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强调,知识是湾区最强大的引擎,“世界级湾区”的关键在于将学术智慧转化为发展动能。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