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为幕,湖光为席:在成都世运会共享“屋檐下的派对”
- 1754471417434
- 来源:亚太快讯
晚霞浸染湖面,粼粼波光映照,总长430米的“天府之檐”将渐次亮起……以“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为主题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简称“成都世运会”)将于当地时间8月7日晚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长达460米的“天府之檐”举行,邀世界在同一“屋檐”共享世运之约。
本届世运会开幕式将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外公共区域启幕。千余名观众将在草坪上临湖而坐,与8000个临时座席一起,融入环绕的绿地、湖泊与开阔的视野之中。届时,全球目光将聚焦于此,见证成都这座“公园城市”的自然告白。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彩排现场。(图/成都红星新闻)
开幕式最后一次联排:奥运冠军执旗手抵达成都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成都红星新闻、中新社、北京《中国青年报》、光明网报道,8月5日,成都世运会开幕式进行了最后一次联排。
联排中,多名即将在开幕式上担任执旗手的奥运冠军已悉数抵达成都,并全程参与了当晚的关键排练。同时,导演组针对灯光、音效、转场衔接等持续优化调整。
随着最后一次全流程联排顺利完成,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倒计时。
开幕式“舞美”揭秘:自然与城市景观深度融合
相比大型活动惯常使用的半开放或封闭空间,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的第一大创新,就是大胆启用纯户外场地,将场地搬进成都的城市空间——“天府之檐”前的区域。
告别封闭场馆的聚光灯,本次开幕式大胆选择了一片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这种开放式呈现,让成都这座公园城市的生态基因,成为开幕式最核心的“舞美设计”。
副总导演黄沛凌坦言,这对导演组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与兴奋的突破。面对400多米纵深空间、湖泊及城市景观的多维场域,团队需要将宏大的城市区域有效聚拢成表演舞台。这需要重构传统的演出模式,比如重新规划观众席位、设计演员动线与调度、整合环境灯光与城市照明等。
四川成都的“天府之檐”。(图/成都红星新闻)
“开幕式核心关键词之一是‘缤纷’。”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总撰稿乔卫说道。这份缤纷并非人工堆砌的绚丽灯光,“碧水、绿地、城市天际线,以及从晚霞到夜幕的天空变幻,才是成就‘缤纷’的真正主角。”
乔卫道破选址深意:“‘天府之檐’不是为世运会专建的,它是整个城市固有的组成部分。我们用现有的空间和设施,让城市景观和民众生活自然成为这个大型活动的组成部分。”
“‘天府之檐’的开放场地的确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很多挑战,但是有的时候,这也可以成为特点。”乔卫表示,一扇敞开的门、一列巨型的屋檐,这样的空间让开幕式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开放兼容的。
在诠释开幕式的主题时,自然元素发挥了关键作用。
黄沛凌介绍,开幕式当天是立秋,团队选择金色的银杏叶作为舞美的核心元素,象征立秋的色彩。同时,绿色也是关键色彩,开幕式在全户外场景举办,观众席周围环绕着绿色的草地、植物和湖泊,这些自然景观融入表演空间,让“气象万千”的主题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得到体现。
此次开幕式的仪演框架,也深度植根于自然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以金色银杏叶为灵感的舞台,依托开阔的湖景、绵延的绿地和无界的场地,彻底打破了传统场馆的物理边界。晚霞成为最宏大的天然幕布,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葱茏草地则化作灵动的背景板。这不仅是对成都公园城市生态底色的完美呼应,更传递出运动与城市日常生活和谐共生的理念。
据介绍,仪演环节的设计也紧扣这一主题。芙蓉花的柔美意象、川剧变脸的精妙技艺等饱含四川风韵的文化符号,将与街舞、滑板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运动形式有机交织。这种编排并非生硬地拼贴,而是在公园城市的自然怀抱中,展现出成都这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的活力与时尚气息。
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总撰稿乔卫。(图/成都红星新闻)
开幕式主创:邀世界在同一“屋檐”共享世运之约
近年来在中国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其开闭幕式大多在封闭的体育场馆内举行,而成都世运会开幕式选择了开放的城市空间。这一选择有何深意?
乔卫解读道,这一选择和成都这座城市的包容、自在有关,也与世运会本身突出个性、趣味性的特点相关。“我们用‘天府之檐’表达中国人内心对于家的理解。家中屋檐之下,来自全世界的朋友携手而来,这或许就是和合共生的一个典型场景。”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通过世界运动会在成都相聚,玩在一起、乐在一起,更凸显全人类之间的关联。”乔卫透露,成都世运会的开幕式将着力呈现活力与时尚、运动与欢乐、科技与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两千多年前青铜矛上的篆书“成都”铭文、举办过世运会的12座城市的代表性花卉、徐徐生长的“友谊之树”……绚烂的焰火将是开幕式的亮点之一。
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焰火总设计蔡灿煌表示,因为场地开阔,焰火和城市的融合十分紧密,届时,在成都多处都可看到烟花,市民可共赏。虽然开幕式刚开始时天色并未全暗,这给焰火视觉呈现带来一定挑战,但最终,灯光、天光、焰火将共同构成一幅壮观的图景。
“我认为世运会的焰火是缤纷多彩的,和成都大运会相比会更加温柔。”蔡灿煌说,焰火团队想通过焰火传递“大家一起开一个大派对”的理念,这也符合成都的城市特性。
这场“好玩的盛会”还有哪些创新亮点?
除了“天府之檐”以外,本次开幕式还有哪些创新亮点值得期待?导演组团队在这场盛宴中还融入了哪些设计理念?
黄沛凌提到,本次开幕式将打破传统观演界限,观众将被赋予“演员”的角色,成为演出的一部分。除了搭建8000个临时坐席外,部分观众被“自然散落”于湖畔。“完全是席地而坐,在大草坪上、全户外空间里去感受运动会,非常有成都特色。”
乔卫认为,这种开放式的呈现方式营造出“通透”与“自在惬意”的独特氛围:运动员们将沿着湖岸生态步道步入主会场,在城市天际线的天然背景下前行,观众绕湖分布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据悉,成都世运会开幕式整体时长约90分钟,其中文体表演环节约15分钟,99%的参演演员为大学生。同时,还将进行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点火仪式。
谈及开幕式开场节目,“颠覆性的创新”是副总导演张晴提出的第一个词。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当导演组团队提出用街舞作为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的开场节目时,不少人都感到惊讶。毕竟,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首秀,历来是传统文艺表演的“保留席位”。
“既然是运动会,就应该以运动的方式开场。”导演组坚持的背后,是对世运会精神内核的解读。区别于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世运会更强调“享受生命,展现自我”。
三星堆的神秘、蜀锦的华美、太阳神鸟的璀璨……乔卫表示,川蜀文化的厚重底蕴给了团队无尽的创作灵感。他透露,开幕式从舞台的文艺节目到视频的呈现,再到引导员的服装、演员的头饰纹样,甚至是地面投影,每个创意单元都暗藏巴蜀文化的“彩蛋”。
但乔卫也强调,这场开幕式并未刻意堆砌地域符号。“当下的中国,此刻的成都,是自信的,充满生机的。”乔卫说,自然的表达,自信的流露,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开幕式之中,有许多创意正是这样来的。舞台表演中穿插的骑行、街舞、街头滑板,乃至Rap、打碟等演绎,皆是城市动感生活的日常剪影,还原了那份松弛与包容。没有太多的刻意,但细节之处,意蕴无穷。
如果让乔卫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开幕式,他愿称之为“一场好玩的盛会”。他认为,“好玩”是体育运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原动力,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依相伴、携手共进的聚合力。
全球最长的LED巨幕8月7日将正式亮相成都世运会。(图/北京光明网)
全球最长LED巨幕将亮相成都世运会
开幕式当晚,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全球最长的LED巨幕将呈现令人震撼的视觉画卷。
这块巨型大屏由成都高新区企业研发打造,总长408.5米,宽26.7米,融合了超4万米的定制LED显示单元,可视距离达6公里,因安装在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天府之檐”上,得名“天府大屋檐”。
“天府大屋檐”在设计、产品、内容、模式、管理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式创新。设计上最大程度保留了“天府之檐”瓦面的建筑原貌;通过技术导入,整屏具有超强的防护性,可应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其显示的超高亮性,解决了大视角偏色的问题;超智能感光、超智能色彩调节等特点,也能让“天府大屋檐”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室外环境,在强光环境下使其仍能保持出色的视觉效果。
据悉,自2024年除夕首次亮灯以来,“天府大屋檐”在奥运赛事转播、跨年派对、节日灯光秀等场景中广泛应用。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