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外国游客“go local”:暑期中国游新趋势催生在地体验

  • 来源:亚太快讯

进入“暑期档”,“中国游”热度仍在持续,外国游客数量显著增长。(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达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其中免签入境占比超七成。热门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迎来大量国际游客,个性化深度游需求激增,日韩游客热衷在上海体验“二次元”文化。中国年轻创业者抓住机遇,推出City Walk、非遗体验等本土化项目,助力外国游客感受“真实中国”。中国免签政策红利进一步推动市场复苏,中国正成为全球游客探索东方魅力的热门目的地。

认识真实、立体的中国:外国客开始追求“go local”

综合北京《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在四川成都,一周去3次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不一定是大熊猫“狂热爱好者”,还可能是一名英语导游。近日,中国导游林倩美在当地时间早上7时前赶到基地门口,等待和她的外国客人汇合。她表示,不管来自哪国,“大熊猫这个景点肯定是必去的”,有过境旅客落地后,“第二天看个熊猫”就要飞走。

一批年轻人正在涌入这股热潮中“掘金”。媒体记者发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中国入境游交流群里,寻找各地地接、英语导游的消息不断。在热门入境游目的地城市,不少年轻人开始创业,“带着老外City Walk”、骑行、吃本地小吃成了新生意。

上海“东行记Eastbound and Beyond”联合创始人蒋希说,他们公司的导游会带着外国游客参观当地人民公园的相亲角,在复兴公园,上海阿姨还邀请外国游客跳起广场舞。

上海“东行记”导游近日带外国游客逛上海复兴公园时,本地阿姨邀请他们跳舞。(图/北京《中国青年报》)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入境游客需求多样,推动旅游供给向多元化发展。面对入境游散客化、目的地小众化、体验内容生活化等变化趋势,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系主任、MTA项目主任孙云龙认为,中国年轻人敏锐捕捉并接住了外国游客的需求。他提到,中青年外国游客独立性强、追求个性化体验,传统的标准化旅游产品不能满足,“这块市场发展得非常快”,给年轻创业者带来了机会。

“越来越多的客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他们希望在上海生活的几天里,能感受本地人的生活和节奏,这对我们这些(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蒋希说,这也意味着,更多外国游客在旅行中认识到真实、立体的中国。蒋希还表示,希望给外国客人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城市体验,而非纯打卡观光。

作为导游,林倩美发现外国游客对探索中国抱有强烈意愿。来自欧洲一些国家、印度、尼泊尔的不少客人,感受到来自高楼大厦的视觉冲击。“有客人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基建速度会那么快?”还有客人对酒店的送餐机器人好奇,专门请她帮点一份外卖,让机器人送到房间。针对更想了解当地文化、生活饮食习惯的外国游客,旅行社在行程中安排了逛居民区菜市场、公园,喝成都盖碗茶的环节。

“对于外国年轻人来说,会觉得在中国就像玩游戏一样,会有很多新挑战,他们对于在手机上下载App、增添新功能并不排斥。”孙云龙接触的外国年轻人对新学会使用的软件都赞不绝口。但一些老年外国游客因为不习惯数字工具等原因仍会选择传统的旅行社“包办”的旅游形式。

对于入境游创业者,孙云龙提示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主题,在欧美国家,这种临时收客的主题化城市路线已经很成熟。目前,国内市场还存在一定矛盾:一方面收费不高,另一方面,用户冲着个性化服务而来,期待值会更高。不过,他也认为,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变化正在慢慢培育定制游、小众旅游的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外国青年在上海不满足当“匆匆过客”,日韩青年青睐二次元文化

上海、北京、成都、西安等地成为中国入境游的热门城市,暑期仍旧火爆。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日,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超6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上海浦东、虹桥两大空港口岸今年上半年入境外籍旅客达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4.7%。

截至7月9日,今年西安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0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64%。其中,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成为西安入境游外国旅客中占比最多的国家。

近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运用运用长期调研数据、携程平台消费大数据,以及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境外人士使用的主流旅行预订平台评论数据,发布《2025外国青年游上海文旅消费报告》,推出上海国际青年乐活榜单。

2024年以来,“China Travel”热潮席卷全球社媒平台,中国入境游市场迎来复苏新态势。作为全中国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量持续蝉联第一的国际门户城市,上海依托过境免签政策叠加效应,成为外国游客入境游首站和最青睐的“新手村”。

上海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海已接待外国人超254.3万人次,同比增长55.1%。最新入境客群结构中,“90后”“00后”消费者占比已突破40%。

从入境上海来源国家来看,韩国、日本、泰国籍青年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显示,外国青年在上海热门游玩街区呈现“生活场景深度化、文化体验分层化”特征。他们不再满足于充当“匆匆过客”,而是日益表现出融入本地生活的诉求,其本质在于将标准化的旅游体验拓展为对个性化城市生活轨迹的参与和构建。

研究还显示,东南亚青年热衷美妆及时尚消费,欧美青年偏爱非遗手作体验,日韩青年则对二次元衍生品情有独钟,中东青年更倾向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与电子产品。

潮玩消费成为一大亮点,集中在黄浦区南京东路的TOP TOY、卡游、泡泡玛特、SEGA全球首家旗舰店等品牌门店吸引众多二次元爱好者从海外专程打卡。“上海礼物”的选择中,中国潮玩、中式点心、手工艺品等成为热门选择,体现出外国青年对上海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喜爱。

沉浸式游玩项目预订量飙升300%

方便,是今年“中国游”火热的直接原因。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施单边免签政策,对55个国家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增至60个。互免、单方面免签、过境免签、海南特区免签、落地签等多种形式,极大降低了外国人赴华的门槛,显著提升了入境便利性。

不少外国旅客都表示,“免签确实有助于出行,因为申请签证和办理相关手续挺麻烦的。”

湖南省张家界景区经营一家客栈的老板秦女士(化名)表示,自从免签政策放开之后,在张家界,除了传统的韩国旅客络绎不绝之外,也有很多新面孔来自不同别的国家的背包客,客栈生意非常好。

在外国游客看来,除了“来得特别快”,“玩得非常好”同时成为中国入境游“火热”的一大原因。

到北京旅游的荷兰游客罗伯特·亚历克斯·巴本德(Robert Alex Barbender)表示,感觉自己“一脚踏进了电子游戏的世界,一切都熙熙攘攘,却又井然有序”。

美国运通卡、日本吉事美卡在北京能够直接拍卡坐地铁;广西超9000家商户支持外卡受理,“一键游广西”微信小程序和APP上线了英语和越南语等多语种服务......便利智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为中国入境游开通了直达车。

上海“东行记”导游与外国游客在上海外滩合影。(图/北京《中国青年报》)

日韩等传统客源市场稳定,中国新兴客源地正在养成

记者了解到,随着入境便利度逐步提升,中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访,尤其是来自中亚、中东欧、拉美等地的游客增长趋势明显。

“2023年至今,入境游客源地的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山东明晟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长丰说:“传统客源市场如日韩、欧美等仍保持稳定,而南美洲和非洲的游客占比显著提升,成为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比如,我们接待的肯尼亚、阿根廷等国的游客数量同比增幅均超过50%。”

“从我们的数据来看,来自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南美洲国家的游客增长速度较快。此外,欧洲的马耳他、希腊、罗马尼亚等客源地游客也增长迅速。”桂林唐朝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周晓光告诉记者,“中国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正在日益增强。”

新兴客源地游客有哪些出游偏好?采访中,有业者表示,不同国家的游客在出游习惯和偏好上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较为统一的共性因素。“首先,游客受互联网影响较大,对中国的网红城市、网红景点比较感兴趣;其次,游客对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与自然风光也很感兴趣,对地方特色IP、民俗风情、历史古迹等有着较高的关注度;最后,中国的现代化城市、现代化设施及高科技产品也非常受外国游客的青睐。”业者总结说。

此外,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王笑宇研究员指出,中国入境游市场新特点之一是“区域下沉”——重庆、哈尔滨等非传统热门城市订单增长显著。在重庆创业的陈铭把重庆的爆火归功于短视频,在他创立的“240 hours in China”网站上,体验“IShowSpeed’s Chongqing Day tour(甲亢哥的重庆一日游)”项目也获得颇多好评,不少外国人正是在美国网红“甲亢哥”的直播间了解重庆,因此选择复刻他的旅游路线。一名意大利游客评价:“重庆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城市,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徒步探索是真正体验它的最佳方式之一。”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