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大运遗产”巧变世运舞台 成都“智慧图景”迎全球宾客

  • 来源:亚太快讯

当地时间7月30日晚,“科技赋能世运产品展示暨媒体体验日”在成都世运村拉开帷幕。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将于8月7日至17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秉承“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成都充分利用大运会遗产,将多处成都大运会的赛场改造为世运会竞赛场馆,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使用、多项目承载的最大效益。目前,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已启动试运行,世运会启幕倒计时之际,这座中国名城为迎接全球宾客做足准备。

位于四川成都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中央广场。(图/成都四川在线)

节俭办赛:成都大运场馆“一键切换”为世运场馆

成都四川在线报道,在成都市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外田径场已变身为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竞速赛场,中央广场则将成为室外拔河的比赛场地。

“我们对多功能体育馆的竞赛场地、观众区域等进行临时性改造,既满足赛事需求,又确保赛后能恢复原功能。”成都设计咨询集团设计师谢青介绍。

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的改造同样体现节俭理念。综合馆从乒乓球馆变身为武术和力量举赛场,全民健身馆则将举办壁球与短柄墙球比赛。“改造以利旧为主,仅对部分设施进行必要调整。”设计师范文宸表示,通过临时隔墙、设施微调等方式,既满足赛事需求,又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简阳文体中心游泳馆从跳水赛场变身为皮艇球场地,四川省体育馆则从篮球馆转为泰拳、自由搏击赛场,场地利用率超过80%。这样的高效改造,离不开专业团队的精心设计。

“改造前必须对建筑进行全面‘体检’。”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工程师石宇翔说,团队完成了场馆结构安全评估、风险隐患排查等全过程技术服务,确保改造方案科学可行。

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启动试运行

成都四川发布报道,成都世运会开幕的鼓点越来越近了,作为赛时信息传播的“超级枢纽”——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国际广播中心)近日也正式启动试运行。

世运会期间,这里将是注册媒体的“大本营”、新闻信息的“总枢纽”,为主转播机构、持权转播商及注册媒体提供赛事报道所需的办公、语言、交通、餐饮、技术、商业配套等各类设施与服务。

科技体验日:智能黑科技点亮世运“智慧图景”

中新网报道,7月30日,20余款将服务于成都世运会的“黑科技”集中亮相,勾勒出智慧赛事新图景。

展区内,三台“镋钯”机器人正随着音乐起舞。这些双足机器人拥有灵活的颈部,19寸大屏“身躯”,高仿生步态让它们在协同舞蹈时步伐整齐。成都兴锦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宣传负责人田敏介绍,它们将在赛时化身“啦啦队”,用群舞为运动员助威。

7月30日,四川成都,工作人员介绍“镋钯”机器人。(图/中新网)

不远处,“天行者一号”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正引导访客:“你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成都。”四川具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中心总监程卿苗介绍,这个“成都通”适用于工业协作、服务交互、科研探索等多领域场景,能与运动员交流讲解世运知识和当地文化。

语言障碍是国际赛事的常见难题,但在此处有了巧妙解法。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线下市场品牌经理刘宇为参观者戴上翻译眼镜,中文便实时转化为眼前绿色微光显示的英文。隔壁展台,科大讯飞工作人员钟铮则展示支持75种语言互译的智能翻译对讲系统,其双屏交互让对话两端的人同步看到翻译结果。现场体验的记者不禁感叹:“这下和各国运动员交流再也不用手忙脚乱了。”

7月30日,四川成都,世运会工作人员佩戴翻译眼镜。(图/中新网)

夏日赛事的“降温刚需”被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系列产品轻松化解。拿起一顶辐射制冷降温渔夫帽,触摸其特殊面料便觉凉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30℃的晴朗户外,它能实现5-8℃降温,搭配同款降温马甲,能够减缓户外炎热带来的体感。

科技的温度更藏在细节里。AI智能美甲机前,只需5秒,DIY图案便精准印在指甲上,这台能快速定制美甲的机器,将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推出了中国结、大熊猫、竹子等很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图案。此外,运动员还可以上传图片定制‘个性’。”现场志愿者介绍。

7月30日,四川成都,工作人员操作AI智能美甲机 。(图/中新网)

环保与智能的融合是另一大亮点。中和青山厕所科技(西藏)有限公司的“环宝侠绿色智慧厕所”无需下水管网,靠生物降解技术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无人运维,除臭系统24小时自动运转。“大嘴蛙·碳基魔方智能回收箱”前,投入塑料瓶就能获得环保证书,边缘技术与区块链技术让碳数据可追溯,单台日处理超2000瓶的能力,为“零碳世运”添砖加瓦。

当智能创新遇上体育激情,成都正用科技力量让赛事更高效、观赛更舒适、交流更顺畅,为国际赛事注入“成都智慧”。

世运会倒计时:成都准备好开门迎接全球宾客

成都封面新闻报道,当前,成都正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从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到现代时尚的太古里商圈,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萌趣之旅,到武侯祠的三国文化探秘,为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都精心打造了多元化的文旅消费场景,同时,成都地铁全面上线了境内外银行卡刷卡过闸功能,无论是中国国内游客还是国际友人,都可以轻松地使用银行卡刷卡过闸,便捷地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畅享无忧的出行体验。

在近日举行的“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新闻发布会上,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成员汪锋介绍,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围绕吉祥物“蜀宝”“锦仔”、世运会标志的周边产品不断创新和上新,已累计推出玩具类、非贵金属制品类、办公文具类、生活用品类、陶瓷制品类等16大系列共计420余款特许商品。

赛前还将结合不同消费场景和竞赛项目,推出特色的特许商品。成都世运会执委会还将积极推进线下零售店的开设,在热门景点、核心商圈、交通枢纽、赛事场馆增设特许零售店和点位,打造“全民世运”消费场景。

交通便利升级:成都地铁上线刷境外银行卡过闸功能

据了解,成都世运会赛时期间,将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赴成都参赛,预计总参赛人员规模在万人左右。同时,依托中国过境免签等政策,届时入境游客有望创新高。

为服务境外游客便捷出行,7月28日,成都地铁正式上线银行卡刷卡过闸功能,乘客持银联卡及境外发行的维萨卡(Visa)、万事达卡(Mastercard)、美国运通卡(American Express),便可以在成都地铁全线网、全闸口刷卡乘车,并按一致计费规则自动缴费。

成都地铁支持境外银行卡刷卡过闸。(图/成都封面新闻)

这是成都交通领域针对境内外乘客支付便利性的又一次服务升级。成都也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内地又一个支持境内外银行卡直刷过闸乘地铁的城市。

当日,在成都天府机场1号2号航站楼地铁闸机口,一名英国乘客手持维萨卡,准备进站乘车。根据提示,他将卡片放置在闸机感应处,一刷即秒速通行。“Great!非常简单!”他表示,不用兑换现金买票,也不用下载APP,直接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就能坐地铁,非常方便。

为进一步优化国际旅客在成都的出行体验,成都地铁全线网配备了中英文导向标识指引,所有列车及车站实现双语广播全覆盖;423座车站配置了多语种翻译机,能实时翻译10余种外语;在部分重点枢纽车站、景点车站,还设有双语志愿服务岗。

与此同时,成都正在以“小票根”撬动“大市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游客和市民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随着成都世运会比赛门票开售,成都高新区2025成都世运会“票根经济”特色活动也正式开启。活动覆盖商场、餐饮、酒店、文旅等多个类别,看比赛的同时还能获得“体育+商业+文旅”融合消费新体验。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