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致敬郑和:中国航海日开启“绿色航海”新时代

  • 来源:亚太快讯

7月11日,中国迎来第21个航海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为弘扬航海文化、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中国国务院在2005年批准并将此后每年的7月11日确定为“中国航海日”,今年便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

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绿色航海,向新图强”。620年前的今天,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率领一只由200多艘海船、2.7万多名士兵和船员组建的超大船队,首次下西洋远航。

航海日公告发布,多样航海日活动向公众开放

综合北京《中国气象报》、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期间,120个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将向公众开放,科普志愿者将为公众提供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航海科普讲座。为让青少年群体更好地了解航海文化和航运低碳化发展的新趋势,海南南海博物馆启动了全国航海科普季活动。

此外,11日和12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在海南省琼海龙湾港巡展,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其先进的智能系统和创新技术。

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航海日公告》显示,目前中国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今年航海日系列活动新增船舶金融保险、海洋创新发展、游艇业安全发展等论坛。

7月10日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图/新华社)

中国多地开展航海日庆祝活动

综合北京《光明日报》、日照新闻网、上海《劳动报》、中新网报道,为迎接中国航海日,中国多地以各种方式举行了庆祝活动。

中国航海博物馆8日举办2025年中国航海日中海博主场系列活动,现场启动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系列活动,以郑和主题大展、航运中心数字化体验、学术研究成果、系列科普绘本等致敬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全方位展现中国航海事业的辉煌历史和新时代成就。当天,中国航海博物馆“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愿景首次对外发布。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内首个从全球航运与贸易视角,联动古今、集聚文博界与港航界资源的郑和主题大展,共汇聚14家博物馆、6家港航单位近150件精美展品,从“时势英雄”“海域通达”“流风遗韵”“今古相望”四个章节,贯通古今,全方位展示七下西洋的历史图景,探寻郑和航海的当代价值。

山东省青岛市10日举行“我们来航海”海上巡游活动。青岛市民和游客受邀乘坐帆船、游艇出海,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

11日,上海航海邮局特发行《绿色航海向新图强》CX51型邮资机戳1枚。当地时间一大早,航海邮局门前已经有不少集邮爱好者在排队。

“今天对我这个航海迷和老邮迷来说,格外具有纪念意义,我就希望早点来!”家住普陀的市民邓老先生说,自己集邮已经20多年,也是航海邮局的忠实粉丝。

据了解,上海航海邮局于2016年7月11日在上海设立,拥有独立专属邮政编码200711,是全中国首家航海主题邮局。航海邮局除展示、开发航运文化类主题邮品、航海纪念品外,还不定期举办航运文化信息交流活动,是上海独特的航运文化体验基地和交流场所。

大连航标处联合大连海事局、大连通信中心等单位也在11日开展了2025年中国航海日系列庆祝活动。

此次系列庆祝活动包括“老铁山灯塔开放日”“海巡船艇开放日”“交管中心开放日”,旨在普及航海知识,弘扬航海文化。

活动期间,大连航标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老铁山灯塔,向往来游客讲解航标知识、灯塔知识,并发放宣传手册,让更多人感受到航标文化的魅力。

大连航标处处长郜喆表示,下一步,大连航标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多种形式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精神,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航标力量。

7月8日,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2025年中国航海日中海博主场系列活动。(图/日照新闻网)

620年前,这位云南人让世界看见中国

620年前,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郑和,从中国云南这片土地走出,踏上了改变世界航海史的征程。

昆明《云南日报》报道,郑和出生于云南省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办事处和代村)的一个回族家庭。他原姓马,名和,小字三宝。郑和自幼便从长辈口中听闻了许多关于远方世界的奇闻轶事,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对外面世界探索的种子。

1381年,郑和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他被明军俘虏后进入燕王府当差。在燕王府中,郑和凭借自身的聪慧与勤奋,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在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深受朱棣信任。朱棣称帝后,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于1404年赐他“郑”姓,从此马和便成为了郑和。

1405年,郑和肩负着宣扬国威、加强对外交流的使命,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从南京启航,开启了第一次下西洋的壮举。此后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渡重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的船队规模空前,其中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宛如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堡。船上不仅搭载着大量的士兵、船员,还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的特产,这些物品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名片。

郑和船队利用牵星术、罗盘等当时先进的航海技术,在茫茫大海中确定方向,克服了狂风巨浪、暗礁险滩等重重艰难险阻,勇敢地驶向远方。

郑和的航海,不仅是勇敢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文化的交流盛宴。每到一处,郑和都会与当地的统治者和民众进行友好的交流,送上精美的礼物,展示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中国的丝绸、瓷器让外国友人惊叹不已,而外国的香料、珠宝等也传入了中国。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也在悄然进行,中国的造船技术、农业技术等传播到了海外,而外国的天文知识、医学知识等也被引入中国。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打通了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传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文化精神,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薪火相传。

如今,纪念郑和、研究郑和、宣传郑和、弘扬郑和精神已成为海内外的文化现象,“敢为人先、敬业奉献、睦邻友好、开放包容”的郑和精神在海内外被广泛传播。

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世界,继承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航海外交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价值理念,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