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不满1个月!成都世运会准备好了
- 1752051054482
- 来源:亚太快讯
成都世运会颁奖仪式系列物资设计8日正式亮相。图为志愿者展示成都世运会颁奖志愿者与旗手服饰。(图/《成都日报》)
7月8日,距离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正式开幕还有30天,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两年前的大运会到如今的世运会,成都始终秉承“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力争再次向世界奉献一场兼具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体育盛会。从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来看,成都已经准备好了!
节俭办赛,27个竞赛场馆基本就绪
北京《中国体育报》报道,据了解,成都世运会8大赛区、27个竞赛场馆(场地)中,18个通过对现有场馆进行局部功能调整实现,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没有新建场馆。目前,27个竞赛场馆(场地)正陆续完工,8个赛区委员会正在开展场馆(场地)工程验收工作。竞赛场馆中心运行设计规划编制已全面完成。
竞赛器材配置方面,成都遵循“赞助优先、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器材采购成本。不少场馆的板房、帐篷、看台及现场扩音设备都是租赁的,赛后将拆除或返还。
此外,本届世运会不新建运动员村,而是就近利用现有酒店设施,设A、B两个运动员居住区。
服务保障方面,成都世运会所有竞赛项目、每日赛程已固化,竞赛核心团队已组建完成,并开展场馆化办公。竞赛场馆中心累计已开展20个大项的24场测试赛。
氛围火热,将首次举行火炬传递
自去年11月起,成都着力打造“世运项目进社区”系列活动,把运动场搬到居民家门口。8个月来,18个主题活动覆盖超600个社区,吸引超12万名市民深度参与。
“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走进乐山、巴中、眉山、雅安等地,不仅展现了成都作为世界赛事名城的独特魅力,更通过活动推动全省共办、共迎、共享世运赛事,推动世运会赛事经济与四川和成都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赛前最重要的预热活动之一,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将于7月26日举行。
火炬传递主要在四川省内的成都、德阳、眉山3个城市进行,总里程11公里,共120名火炬手参加。
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后,将依次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武侯祠、三苏祠、兴隆湖湿地公园等点位分段传递。这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次举行火炬传递,此前成都世运会火炬“竹梦”已于今年2月27日正式对外发布。
门票开售,开闭幕式在户外举行
据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此前消息,本届世运会开幕式选址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的“天府之檐”区域,闭幕式则定在成都东部新区成都世园会的“成都国际友谊馆”区域,均为户外空间。开幕式主题为“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自北京时间6月30日20时起,本届世运会比赛门票已开启全面销售。门票均以电子门票形式发售,以会徽主色调为基础,设置中国红、公园绿、金沙黄、熊猫黑、雪山白5种色系票面,并结合吉祥物运动形态形成系列主题设计。
公众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通过成都世运会官方网站、官方票务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世运通App和国际世运协官方网站等世运会官方票务平台或官方合作销售渠道查询票价、购买门票。
物资揭晓,成都世运会传递天府温度
《成都日报》报道,成都世运会颁奖仪式系列物资设计8日正式亮相,包含颁奖托盘、奖牌包装盒、颁奖志愿者与旗手服饰等颁奖仪式物资。
这组承载“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的匠心之作,化巴蜀文化为魂、国际表达为形,将三千年古蜀文明与新时代体育精神交织共生。
从川剧神韵到金沙图腾,从竹丝经纬到新裳礼制,每一件物资皆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天府温度的“文化使者”。
第12届世界运动颁奖纪念品——“蜀宝”“锦仔”川剧瑰宝摆件。(图/《成都日报》)
成都世运会颁奖纪念品是“蜀宝”“锦仔”川剧瑰宝摆件。“蜀宝”“锦仔”以川剧变脸艺术为灵感,创新设计双面一体背对背的“蜀宝”与“锦仔”玩偶。始于清乾隆年间的川剧变脸,以“抹脸”“吹脸”等绝技位列国家级非遗。
本届成都世运会奖牌包装盒采用非遗竹编技艺手工编织,外形“方圆周正”。此外,颁奖托盘整体为圆润流畅的扇形,握柄处浮雕太阳神鸟振翅纹与芙蓉盛放图,再现古蜀金沙文明与“蓉城”千年花事。
颁奖托盘设计师张应萍说:“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圆融共生’,以圆润流畅的扇形设计传递体育精神的团结与包容。金银铜三组托盘可组合成完整的圆形,象征着运动员、赛事与城市的和谐统一……我们希望这款托盘不仅仅是凸显颁奖仪式的神圣装置,更希望它成为一件承载成都地域特色和世运会精神的艺术品,向世界传递新时代中国体育精神。”
7月8日拍摄的成都世运会颁奖托盘。(图/新华社)
正式上线,城市志愿者“小青椒”们就位!
综合北京金台咨询、成都《华西都市报》报道,7月8日,成都世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在摩诃池公园拉开序幕,“小青椒”城市志愿者们已经做好准备,为每一位来宾提供高质量的城市志愿服务,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到成都的热情与温度。
活动现场,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正式“上线”,围绕8大赛区、世运村A/B区及锦江、青羊、成华等核心区域设立重点小站,23个区(市)县建设254个小站,18家共建单位建设276个小站,联合德阳、眉山建设三星堆小站、三苏祠小站,面向海内外嘉宾、运动员、市民游客提供城市宣传、赛事推广、便民服务等有温度的城市志愿服务。
成都大运会“伙伴计划”的成功经验在此次世运会中得到深化拓展。启动仪式上,由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联合共青团成都市委共同打造的“伙伴计划2.0”正式发布。该版本以“扩容”为核心,广泛吸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致力于打造更具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和成都特质的志愿服务品牌。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