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周口店遗址探秘“北京人”的故乡
- 1751968091195
- 来源:亚太快讯
非遗的诞生离不开人类,从当下溯源历史,真正的“老北京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从50万年前的直立人“北京人”、20万年前至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到3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山顶洞人”……在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遗址,都能找到他们生活过的痕迹。这里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不久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里以“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文化溯源之旅。
图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入口处的古人类雕塑。(山佳摄)
瑞典地质学家打开古人类遗址“大门”
走进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北京人”狩猎归来的雕像。这个“北京人”手握武器、身背猎物,好不威风,让人不禁对早期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到中国,担任当时中国政府的矿政顾问。1918年,安特生从其朋友处得知周口店地区有动物化石,于是他亲自前往周口店镇附近的鸡骨山进行实地考察。不过,这次考察并未给安特生带来很大的收获。
3年后的1921年,安特生再次到周口店,与自己的助手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Otto Zdansky)共同开展考察。这一次,在当地居民的引导下,他们前往了鸡骨山不远处的龙骨山。经过考察、发掘,安特生和师丹斯基在龙骨山(第1地点)发掘出第一颗“北京人”牙齿化石。
1923年,师丹斯基再次对龙骨山进行发掘,找到一枚古人类的臼齿化石。这一发现震撼了学术界,这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大陆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除了人类牙齿化石之外,在龙骨山上还埋藏着犀牛、鬣狗、鹿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当属鹿的化石数量最多,因此可以推测出“北京人”最喜欢的食材是鹿。
之后,周口店遗址开始大规模发掘工作,第一枚“北京人”头盖骨也随之被发现。
图为“北京人”第III号头盖骨(复制品)。(山佳摄)
时间来到1929年12月2日,当时年轻的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负责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当天,和同事们在寒风中进行现场发掘的裴文中发现了一块头盖骨化石。根据研究,这是一枚8至9岁的男孩头骨,脑容量较小,约为915毫升。而发现这枚头盖骨化石的洞,后来被称为“猿人洞”。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不仅印证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而且确立了直立人这一重要的人类演化阶段,是勾画人类演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也拉开了中国人古人类研究序幕。
站在龙骨山顶看人类演化故事
图为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门。(山佳摄)
郁郁葱葱的树木、蜿蜒前行的河道、见证生命的洞穴……大自然造就的奇特景观和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周口店遗址公园汇集。
1930年,考古人员在清理周口店“猿人洞”遗址堆积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洞口,由于其位置位于龙骨山山顶,在“北京人”居住洞穴的上方,因此得名“山顶洞”。
1933年,裴文中又在山顶洞中发现了三个头骨和一些肢骨,距今3.4万年至2.7万年的古人类被确认,这个古人类被命名为“山顶洞人”。
经专家研究分析,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大约生活在距今3万到1万年,比北京人的年代晚了几十万年。因此,虽然猿人洞与山顶洞紧挨在一起,但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之间并不存在“邻居”关系。
比起北京人,山顶洞人开始“爱美”了。在发掘的文物里,有一枚老虎骨头磨成的细针,还发现了一些贝壳串起来的项链,这些都被推测是山顶洞人的首饰。
图为俯瞰整个猿人洞。(山佳摄)
据周口店遗址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在对山顶洞人化石的研究中,专家发现在一些山顶洞人的头盖骨上有浅浅的线形痕迹,被认为是其戴配饰后留下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在北京人的洞穴里又发现了一颗前臼齿,化石检测证明是20万至10万年前古人类所有。据介绍,臼齿的主体生活年代介于北京人和晚期智人山顶洞人之间,属于早期智人。
即使年代相差几十万年,但北京人、早期智人和山顶洞人都选择了这片地区繁衍生息,足以窥见北京城那时就已颇具魅力。(完)
文/山佳
编辑:山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