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中国演员杨幂带火晋制褶衣

  • 来源:上海上观新闻

“谢谢幂幂,把汉服融于日常。”近日,中国演员杨幂参加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时,身穿的一件汉服上衣在网络走红,短短几天内,销量从最初的几十件到突破4万件。“杨幂同款汉服卖爆了”的话题登上中国网络热搜,引发网民热议。

据商家“汀兰颂”介绍,该上衣参考中国丝绸博物馆中的北朝褶衣做复原设计,并表示“汉服今年不景气”,突然涌入的大量订单让合作厂家都感叹,“没想到还能撑一把”。

褶衣在汉服圈中属于小众冷门形制,不少网民认为,杨幂能将该款服装带火,是因为她将其融入现代穿搭,让汉服走入日常生活。

中国演员杨幂近日身穿一件竹叶图案的晋制汉服后,这款上衣在网络走红。图为杨幂。(图/上海上观新闻)

出圈在于让汉服日常化

日前,杨幂身穿一件竹叶图案的晋制汉服上衣搭配黑色阔腿裤参与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开幕彩排,混搭造型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时尚和松弛感,迅速走红网络。有网民发现,这件汉服单品来自原创汉服店铺“汀兰颂”,售价仅100余元(人民币,下同),布料轻薄,适合当空调服或防晒衫。平价、实用又是明星同款,引发大众购买兴趣。

杨幂带火传统服饰已经不是第一次,此前她身穿马面裙出行的照片就曾引发网民热议。有网民认为,此次杨幂能带火冷门褶衣的原因“在于能跟常服搭配起来,让汉服变得比较日常,比穿成套更加有利于推广”。据商家“汀兰颂”介绍,该上衣参考文物复原,“去中国丝绸博物馆对着文物勾勒出来的”,为了更符合日常穿着,对袖长稍微做了一些改动。

“魏晋时期的服饰具有宽袍大袖、行云流水的特点,是‘魏晋风骨’的写照,穿起来比较雅致、飘逸。”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专委会会员、严陵汉学主理人方舟认为,杨幂穿着纯正的褶衣出现,让更多人看到汉服日常化的可能性,打破了汉服必须搭配相应梳妆造型的刻板印象。在她看来,每个时代的汉服都有不同的形制和特点,当下若要推广汉服,就要使其更适应现代生活场景和穿着习惯,“比如这次褶衣的出圈,既能让大家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汉服,也可以使大众意识到汉服不仅可以像古代那么穿,也能进行日常搭配。”

身为汉服爱好者,方舟对汉服的创新与改良持开放态度。“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化生活场景做适当改动,但必须要遵循汉服最核心的文化内涵。”她举例,“平中交右、宽褖合缨”是汉服的主流典型特征,“又如汉服讲究平面裁剪,不像现在主流的西式裁剪,衣服会有肩缝、挖袖洞的版型。这些汉服特征背后有文化属性,这是在改良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件汉服的意外走红,让褶衣这一冷门形制走入大众视线。褶有zhě、dié、xí三个读音,以zhě最为常用,有网民科普,在褶衣一词中应该读xí,而不是zhě。方舟也认为,更严谨的读音应该是xí。她介绍,《资治通鉴》中胡三省注:“褶,音习,布褶衣也,今之宽袖。”此处明确标注读音为xí。《中国古代服饰史》也提到,北族“裤褶服”传入中原后,南人将其上衣称为“褶衣”(xí yī),并改良袖管。

方舟目前专职从事汉服文化推广,她认为,中国影视剧的热播能够带动大家对汉服的兴趣,很多初级汉服爱好者会带着角色幻想去买汉服。比如《国色芳华》《锦绣芳华》等让观众领略到唐代复原服饰;《清平乐》《梦华录》让大家了解宋代的服饰,“褶衣之所以在汉服圈中属于冷门形制,或许与近期影视市场没有出现演员身着魏晋复原服饰的爆款剧有关。”

褶衣以“时尚单品”的方式出圈,让人联想起此前马面裙的爆火。不过,正如“汀兰颂”在声明中所言,“汉服今年不景气”,近期汉服市场有一定降温。

“以童装类汉服为例,今年跟去年同期比,大概降幅在20%至30%。”专门从事原创童装汉服销售的旗铂旗舰店掌柜贺成勇说,早几年汉服大火,消费者有新鲜感,但风口过后,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有明星或有影响力的人带头穿汉服,对于汉服市场肯定是有帮助的”。

出圈后,如何维护版权

褶衣火爆出圈后,商家接单不暇,目前预售工期已从45天延迟到60天。不少网民担心,很多人只是为了拥有偶像同款一时兴起购买,或者仅仅被杨幂的穿搭图种草,并非汉服爱好者,热度过后,可能会引起退货潮。

面对“泼天的流量”,“汀兰颂”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表示,会保证质量,不会涨价。与此同时,有关这件服装的山寨潮很快袭来。在购物平台搜索“杨幂汉服”,能看到大量售卖店铺,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标签包括“碎花新中式外套”“新中式国风开衫”等。有店铺将其从晋制改为宋制,照卖不误,还有店家标榜自己是“高价购入原版”,十几天内就可发货,销售已超过300件。

7月6日,面对山寨潮,“汀兰颂”再度发声明表示,要将褶衣的版免费发给原创汉服店家,“我们一起做,一起保护原创。”

在方舟看来,杨幂带火冷门褶衣,对于汉服文化的传播推广或许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当厂家发现做日常版的汉服能赚钱,就会出现更多做日常汉服的品牌,有利于汉服的推广。另一方面,市场鱼龙混杂,不排除有人趁机浑水摸鱼,把西式裁剪制作的服装当汉服卖,完全忽视了汉服的内涵,也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如何做好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保护原创设计,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