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上海城市基因:日本等11国华裔青年的“跨文化研习”
- 1751885585942
- 来源:亚太快讯
7月6日,为期7天的2025“相聚上海”研习之旅活动在上海画上了圆满句号。6月30日至7月6日,来自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国的17位华裔青年通过深度参访与沉浸式体验,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更以“跨文化使者”的身份探讨了新时代中外交流的多元路径。
7月1日,“相聚上海”研习之旅活动举行,图为多国华裔青年参访上海中心大厦 。(图/中新网)
日本等多国华裔青年解码上海城市基因
综合中新网、北京京视界报道,7月1日,华裔青年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外滩、陆家嘴,夜游黄浦江,了解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当地时间当日清晨,加拿大华裔青年林思齐站在外滩观景平台,手机镜头同时框进浦西的百年海关钟楼与浦东的“厨房三件套”摩天楼群。这个被同伴们称为“时空折叠”的构图,成为“相聚上海”研习团开团首日的经典画面。
日本华裔山本莉奈则在“一大会址”的新天地商圈驻足良久,石库门建筑群里的时尚买手店让她意识到:“历史保护不是博物馆式的封存,而是让老空间持续产生新价值。”
参访商汤科技时,科技园区里的社区食堂令澳大利亚华裔梁志浩颇感震撼——白发学者与年轻创客同桌吃饭的场景,打破了西方对东方科研体系的刻板想象。
德国华裔王慕云在体验无人驾驶出租车后感慨:“中国科技既追求‘星辰大海',也执着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愚园路“钢琴居委会”,研习团偶遇社区老人在演奏钢琴曲《茉莉花》。美国华裔徐安妮在弄堂口的智能垃圾箱旁发现,当地居民刷卡投放可获得积分,这种“科技+人情味”的治理智慧,让她重新思考“中国效率”的内涵。
参加“相聚上海”研习之旅活动的华裔青年7月2日参访中国知名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总部。(图/中新网)
科技文化探索:感受发展动力,体验创新活力
在当地时间7月2日上午的参观交流活动中,中国知名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总部的活力办公环境与浓厚的二次元文化氛围,给华裔青年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得知哔哩哔哩近年推出的诸如《三体》《中国奇谭》等众多杰出中国国产动画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深度与趣味性之后,现场多位华裔青年表达了希望参与哔哩哔哩在上海举办的漫展活动的愿望,期望借此机会更深入地探索中国动漫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无问芯穹科技公司的访问活动中,华裔青年们积极地与企业代表就使用DeepSeek、ChatGPT等先进模型的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G60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进行参观时,来自泰国的青年贾俊峰对卫星表面所覆盖的金色薄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对中国的卫星技术成就表示了高度赞赏。
从人工智能到卫星技术,从文化创意到科技创新,当日参观之旅让华裔青年们亲眼目睹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多样性和深度。
第四届“侨见·我们的故事”活动
7月4日,第四届“侨见·我们的故事”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黄浦区举行。来自日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阿联酋等国家的海外侨领线上或线下参加了该活动。
“侨见·我们的故事”活动现场。(图/中新网)
仪式现场为获奖者代表及最佳组织奖单位颁奖,同时发布了第四届“侨见·我们的故事”活动主题。本届活动主题为“团聚”,既延续“侨见·我们的故事”的文化基因,又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与第二届活动主题“家的故事”、第三届活动主题“传家宝与爱”,一起组成“家”系列之三部曲。
与会嘉宾还观看了“团聚”主题预热片,感受本届活动理念,并聆听海外华裔青年代表对新主题的理解以及他们与中华文化的故事。
中外专家现场探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强调需以“和而不同”理念促进文明对话。侨胞可发挥桥梁作用,在保持文化本真的基础上推动多元互鉴。
作为海外承办方代表,英国上海商会会长高翔表示,“侨见·我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次记录的开始,更是一次连接中外、沟通历史与未来的旅程;不仅是“看见”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足迹,更是让世界“看见”侨界的担当、贡献与文化传承的力量。
“相聚上海”研习之旅活动期间,华裔青年胡小立7月1日参观朵云书院。(图/中新网)
青年视角:做“双向桥梁”的构建者
研习之旅最后一站是上海首座全面展示老字号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在这里,百余家沪上老字号共同讲述“百年商都”的前世今生。
如何发挥华裔优势,推动中外交流合作?华裔青年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扮演好“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作为兼具中西文化背景的华裔青年,王梓源表示,他们既是中外文明的沟通者,也是新旧世代价值观的衔接者。“此次研习之旅,让我感受到除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华裔青年要善于做中国故事的‘解说员’,也要做共同发展的‘联络员’。”
来自加拿大的王亚楠长期参与加拿大上海商会及多项华人社团事务,一直关注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桥梁作用。“华裔青年有天然的跨文化优势,我们懂语言、通文化,了解中国的情况,也熟悉海外主流社会的思维,应当主动‘向内扎根、向外联结’,同时发挥青年力量,为侨团引入新的资源与视野。”
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自奥地利的胡小立谈及,他的父亲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在“中国画都”山东潍坊创办美术馆,以国画和书法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创新发展。我们可尝试先讲好一个故事,像《黑神话:悟空》那样,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来自日本的蒋腾表示,这次研习之旅,他最大的收获是真正找到了归属感。同样来自日本的郑礼美将音乐爱好作为个人事业,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有3万多粉丝。她很乐意将此行所见所闻通过网络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上海。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