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重构未来”到功夫片出海:中国电影在戛纳引热议
- 1747994796937
- 来源:亚太快讯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5月13日至2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近日,人工智能(AI)与人类创造力正在法国戛纳上演“世纪交锋”。中国科幻片《狂野时代》携“灵魂拷问”杀入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另一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则让外国观众感到“梦回大唐”。当全球电影人热议AI会否取代人类时,中国电影人用“科幻诗电影”和沉浸式东方美学给出答案:技术只是画笔,灵魂永远属于创作者。“武传四海”中国功夫片出海论坛上,中国演员甄子丹与法国影评人共话“李小龙精神”——在AI时代,独创性才是电影最珍贵的语言。
中国电影《狂野时代》寻求人类与AI关系新表达
“科幻电影国际峰会”19日在戛纳电影宫主会场Main Stage举办。AI时代,人的创造力会被抹杀?科幻电影的未来又在何处?站在时代前沿,从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科幻片《狂野时代》,到全球电影工业与AI共创议题,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这场峰会干货满满。
杭州潮新闻客户端报道,作为戛纳电影市场官方唯一科幻主题活动,该峰会以“科幻联结世界,AI重构未来”为主题,汇聚顶尖电影人、创作者、科幻与科技专家,探讨了AI时代下的科幻电影新机遇。
中国导演毕赣的新作《狂野时代》在最后时刻入围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作为一部中国科幻片,影片聚焦人类与AI的关系。
在峰会开场,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作了“人工智能共创:中国科幻创作新机遇”主题发言。作为《狂野时代》剧本顾问,他称这部影片为“科幻诗电影”,陈楸帆曾多次与毕赣探讨意识本体问题,提出问题:“当机器开始思考,那生命是什么?”
陈楸帆从2017年开始就主动尝试与AI共创,在其他人都担忧AI会抢走自己饭碗的时候,陈楸帆却用AI彻底解放了自己的创作,他说自己与AI共创开始写歌、创作视觉艺术甚至开始创作电影短片,“工具不是创造力的终点,而是起点”。
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19日在法国戛纳一场有关人工智能在叙事领域的应用潜力论坛上发言。(图/新华社)
焦雄屏是一名具有全球视野的华语电影监制,在主题为“AI重塑科幻电影工业”的圆桌沙龙上,她表示,如今的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范式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表达。“相较于西方科幻作品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中国科幻电影更倾向于展现集体智慧与拯救人类的责任感。”
在焦雄屏看来,这种文化自觉性正是中国科幻电影最具价值的艺术特质。“纯粹依靠创意和叙事本身,也依然能在内容和视角上带来新鲜感,为科幻类型开辟更多元的表达空间。”
Pickford AI联合创始人科尔•克利福德也认为,“创造力始终是人类的专属领域,AI与人类创造力的结合将是未来电影制作的关键”。
Beast Media Group联合创始人及联席管理合伙人亚历克斯•巴德尔认为,AI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度参与到高质量内容的创作中来,实现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Penned Pictures制片合伙人约瑟夫•布兰德迈尔也提到,AI可以帮助电影制作人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但最终的创作决策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和直觉。
AI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机会和行业。电影行业需积极拥抱AI技术。亚历克斯•巴德尔呼吁,电影行业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合作和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科幻电影国际峰会上推出“AI科幻短片计划”
科幻与电影都是国际语言,科幻电影国际峰会的推出,也是在AI带来创作与产业变革的时代的一种呼声。本次峰会还推出了一个重磅内容——中国AI领域代表平台“即梦AI”推出的“AI科幻短片计划”。
该计划从3月发起,以“AI共生奇观”为主题,招募具有生成式AI视频创作经验的AI创作者,充分利用中国国内优秀科幻文本的创作基础,联动科幻世界、科幻文学馆、八光分文化3大优质科幻创作平台与机构,精选近30个科幻文学IP,供AI创作者进行创作改编。
8强作品通过将AI技术与科幻电影创作深度融合,展示出了AI生成的超想象与视觉奇观。中国编剧兼AIGC创作者刘子瑜的作品《探戈》斩获“AI科幻短片计划”第一名,中国导演史训龙的作品《异影者》荣获第二名。
面对AI技术的迭代更新,刘子瑜呼吁新一代的电影创作者不断自我更新、紧跟技术发展:“不同类型的影片都可以通过AI工具进行优化和完善。作为创作者,我们必须致力于打造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更优质的创作流程。”
中国目前唯一的科幻电影节展平台——中国(象山)北纬30°科幻电影周也亮相这场峰会。策展人马贺亮表示,期待与全球青年科幻人才携手,共同探索未来影像的无限可能。
中国VR电影《唐宫夜宴》海外首映获高度评价
综合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郑州大象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5日晚,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官方活动“中国之夜”(China Night)在法国戛纳Plage des Palmes海滩盛大举行。其间,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代表中国新势力电影在本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海外首映,成为最受关注的中国作品之一。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的官方活动“中国之夜”(China Night)现场。(图/郑州大象新闻)
这部作品是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可穿行的文化空间。“这是一次大胆的探索,也是一场对未来电影形态的预演。”该片制片人王男说,“观众不再只是坐在黑暗中仰望银幕,而是穿越千年,走进唐朝,在沉浸式场景中与角色互动,与历史对话。”
该影片引发国际电影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瑞士世界XR论坛主席萨拉尔•沙赫纳说:“《唐宫夜宴》是来自东方的未来之作。它不仅运用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更展示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种新的电影形态,也是一种文明与文明的深度对话。”
作为戛纳电影节首次正式展映的中国虚拟现实影片,《唐宫夜宴》在电影市场吸引了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多国电影人、发行商和评论人的体验预约。其高度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和富有诗意的东方美学,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位德国观众感叹:“我仿佛从一部电影中醒来,却仍留在那个唐朝的梦里。”一位法国知名影评人说:“《唐宫夜宴》让我们明白,未来的电影不一定要坐着看,更不必被银幕所限。它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电影是否可以变成一种空间化的艺术?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场嘉宾们认为,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到空间,《唐宫夜宴》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实力,更激发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了解,体现了中国电影人的艺术自觉与文化担当。
本次“中国之夜”由戛纳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主办,以“文明互鉴,文化出海”为主题,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链与国际市场的深度交流合作,搭建多边文化传播平台。活动吸引了全球数百位电影人、影片发行商人及媒体代表参与,共同见证中国电影在新时代的全新探索与全球对话。
“中国电影与全球机遇”圆桌论坛举行
本届戛纳电影节期间还举行了多场关于中国电影的论坛活动,中外人士对中国影片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和路径展开热烈讨论。
新华社报道,“中国电影与全球机遇”圆桌论坛20日在第本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主舞台举行。
中方代表在开场致辞时说,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从影像技术革新到文化深度表达,中国电影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电影拥有持续不断的原创动力,为全球观众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电影市场,为全球电影提供广阔舞台。
欧洲电影发行商圣三一亚洲电影公司曾负责《哪吒2》等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工作。该公司执行总监塞德里克•贝雷尔说,中国不仅具备电影制作的强大能力,还从其悠久历史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灵感。他建议加强电影版权交流与联合制作,拓宽中欧合作渠道。
中国导演陈思诚指出,中国电影行业发展需要更多新生力量。他希望帮助青年创作者找准市场定位、专注于创作优秀作品,通过新生代导演的力量进一步拓展中国电影的边界。
论坛嘉宾还围绕中国电影市场走向、电影类型化产业化、中国春节档电影策略、国际合拍合作等议题展开交流。
中外人士热议中国影片出海前景与路径
电影节期间,除了《狂野时代》《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风林火山》等中国影片登上大银幕之外,中国电影联合展台再次亮相戛纳,携60余家中国电影企业和机构的180部优秀电影作品向国际市场推介。
“武传四海”功夫片出海论坛1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法国资深影评人让-米歇尔·弗罗东(左二)和论坛中方嘉宾甄子丹(右二)出席论坛。(图/新华社)
“武传四海”功夫片出海论坛14日在戛纳举行,探讨中国功夫片的国际表达与全球机遇。
法国资深影评人让-米歇尔•弗罗东表示,20世纪70年代,美籍华人李小龙的功夫片凭借其东方精神内核向西方世界展现了新的电影语言,成为全球文化事件。他认为,在以“统一化”为趋向的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电影语言更显珍贵,值得继续深耕。
作为论坛的中方嘉宾,甄子丹认为,功夫元素现已融入多种类型影片当中,《哪吒2》等都可视作中国功夫片的延伸。他还以受到国际关注的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叶问》系列为例,强调“功夫元素与人物塑造、本土叙事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以人类共通的情感故事打破中国功夫片在海外的刻板印象。
合拍片是电影领域的重要国际合作形式。16日,一场关于西班牙与中国电影联合制作的交流会在戛纳举办。
西班牙艺术与电影科学学院营销政策总监哈拉•阿尤卡尔对媒体记者表示,西班牙希望与中国加强电影联合制作,以进入庞大的中国市场。“从各个角度看,中国都是未来世界的关键国家之一,也是西班牙文化领域探索的下一个战略目标。”
法国汉学家、中国电影专家路易莎•普吕当蒂诺在戛纳出席活动期间对媒体记者说:“中国电影成为最值得关注和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发展,无论是在类型差异化方面,还是在质量技术层面,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非常肯定,下一个文化崛起的主角就是中国。”法国资深制片人娜塔莎•德维莱尔17日在戛纳举办的一场合拍片主题交流会上表示。她长年旅居上海并观察到,那些曾在海外学习、掌握国际电影语言和叙事节奏的中国青年正陆续回到中国发展。她说:“中国有无数题材可以讲述,它们正等待以全新的方式被带入世界视野”。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