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门“起龙”到牛津裹粽:这个端午“热”力全开
- 1747735020605
- 来源:亚太快讯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的龙舟主题公园内,龙舟准备就绪。(图/中国央视新闻)
端午节将至,中国各地掀起“龙舟经济”热潮:广东非遗“起龙”仪式唤醒传统,福建龙舟市集催生文创消费,义乌艾草挂件热销;中国铁路部门增开列车保障出行;而粽香飘远至英国牛津大学,外国学子纷纷体验裹粽技艺。中国传统节日通过文旅融合与创新表达,在激发消费活力的同时,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魅力。
非遗技艺、民俗活动带热“端午经济”
中国央视网报道,当下,中国各地备战龙舟赛的氛围越来越浓,传统龙舟赛事在带热旅游的同时,各地瞄准新需求、新动向,创新消费新场景,举办龙舟“市集”、开发龙舟衍生品,让文创产品承载文化、激发消费,为当地的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
近日,在广东省江门市大泽镇的牛勒村,“起龙”仪式将“沉睡”一年的龙舟“唤醒”,村民们将龙舟从河底挖出,迎接新一年的龙舟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龙舟非遗技艺,江门长廊生态园将非遗与旅游融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划龙舟、舞龙狮的魅力。
广东珠海市各地龙舟队这几天也正抓紧时间在水上展开赛前集训。
福建省福州几乎每周都会举办龙舟赛事,划龙舟早已成为深受当地老百姓热爱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两年来,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推动下,还催生了多样化的消费新场景,不仅提升了城市活力,也为当地的文旅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在广东佛山,一款“喜狮飙龙船”的小手办近日“爆火”出圈。(图/中国央视新闻)
龙舟赛带热各地文旅产业,围绕龙舟赛的各类衍生品受到市场欢迎。在福州龙舟公园,随处可见传统的龙舟元素,通过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福州龙舟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依托龙舟赛事,当地还举办丰富多彩的龙舟“市集”,开发一系列龙舟文创产品、创意美食等等,多元的消费新场景和新产品,受到市民与游客的喜爱。
在浙江义乌,当地商户紧抓消费热点,将“端午经济”在消费场景上延伸,艾草小挂件、香囊、五彩绳最近卖得非常火爆,有商家还推出车挂、配饰等多种新产品。
“龙舟竞渡”增运力,端午之旅寄安康
端午佳节,龙舟竞渡,粽香飘溢,在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里,人们纷纷踏上旅途,或返乡与家人团聚,或出游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中国铁路部门精心制订运输方案,调配运力,确保旅客顺利踏上旅程。
北京中国网报道,今年铁路端午假期运输自5月30日至6月3日,为期5天,预计客流最高峰为5月31日,假期运输首日火车票于5月16日开始发售。铁路部门精心筹备,全力为旅客打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当前,中国铁路网越来越多,服务不断优化完善,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中国铁路服务人员充分运用12306平台大数据,动态跟踪客流运行情况,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动车组列车重联、开行夜间高铁、普速列车加挂车辆等方式,在热门区间和时段增加运力投放。他们保持普速列车开行规模,持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旅客列车。
聚焦技术创新,铁路部门用好候补购票、在线选铺、起售提醒订阅、铁路畅行码等功能,丰富信息服务内容,让旅客购票更加便捷高效。例如,起售提醒订阅功能,旅客可提前设置提醒,不错过车票开售时间;候补购票功能大大提高了旅客购买到心仪车票的几率。
同时,中国铁路部门不忘特殊群体,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和现金服务,强化现场引导,为老年旅客和脱网人群提供便利,让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
端午假期,铁路不仅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连接亲情、友情的情感纽带,安全、便捷、温馨的端午之旅,寄寓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便利与安康。
浙江嘉兴粽子漂洋过海“圈粉”外国学子
在“粽子之乡”浙江省嘉兴市,粽叶香气在空气中四散,裹粽子、吃粽子成为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中新网报道,近日,承载家乡味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嘉兴粽子跨越9000多公里,“裹”到了牛津大学。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会自己动手裹粽子。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了。如今,身处异国他乡,能把家乡的粽子文化分享给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以下简称“牛津学联”)“端午文化日”活动上,中国女孩鲍一帆说。
5月18日,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端午文化日”活动现场。(图/中新网)
现场大屏幕上,播放着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屠彩红的粽子教学视频。“取两张箬叶,毛面相贴反向相叠,叶柄在两侧,从靠右三分之二的地方对折成60度左右的倒漏斗形状……”台下的学生们看后跃跃欲试。
来自英国的若兰(Rolan)之前从未接触过裹粽子。“这太有趣了!没想到我能亲手做出中国的传统美食,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若兰绕好了粽子的最后一根线,激动地说道。
住在当地的几位中国阿姨也被邀请到现场做“技术指导”。此外,现场还有特意空运来的地道嘉兴粽子,引得大家赞不绝口。
5月18日,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端午文化日”活动现场。(图/中新网)
“这味道太奇妙了!糯米的软糯和馅料的鲜香完美结合,小小的粽子也能有这么丰富的味道。”来自英国布莱顿的汤姆(Tom)说。
“想去中国、去嘉兴深度游!”“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嘉兴吃粽子!”除了裹粽子,活动还设置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工坊。书法与国画、古法调香制作香囊、茶艺、漆扇、活字印刷……穿梭于各个工坊之间,不少外国学子被端午文化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把这份独特的美食体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上述活动是嘉兴端午文化海外“圈粉”一个缩影。近年来,每年端午期间,该地都会集聚一批外国友人“裹粽高手”。
粽香无国界,文化有共鸣。端午的脚步临近,一枚小小的粽子正跨越山海,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