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成中国文旅市场新主角,年轻人如何“搭把手”?
- 1747389873746
- 来源:亚太快讯
当“银发族”成为中国文旅市场新主角,一场关于“慢生活”的消费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从配备医护团队的“银发专列”到百万播放的智慧助老直播,从社区广场舞到线上抢演唱会门票,当代中国老年人正以多元方式拥抱“诗与远方”。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超八成年轻人支持长辈发展文娱爱好,而适老化服务、数字反哺和社群陪伴,成为解锁银发经济的关键密码。这场跨越代际的文化消费升级,不仅重绘着老年生活图景,更折射出老龄化社会的温情转型。
2025年山东首趟“鲁疆号”银发旅游专列5月15日从青岛启程。图为乘客在候车。(图/济南《大众日报》)
“银发专列”:让银发族的“诗与远方”更惬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踏上旅途,用脚步丈量世界,享受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济南大众网报道,银发旅游当下正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热点,而其中,“坐着火车去旅行”的方式,更是让银发族的旅行体验升级,惬意感满满。
在“慢旅行”理念流行的当下,乘坐火车旅行恰好契合了老年人不赶时间、悠然享受旅程的心态。当列车前行,车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田野、山川、河流一一掠过,这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盛宴。
山东济南的“齐鲁1号”旅游列车上,四节功能车厢里设有吧台、茶室、棋牌室等,观景区的沙发座位也为老人们提供了聊天拍照的好去处,让他们在旅途中既能休闲娱乐,又能欣赏沿途风光,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对老年人来说,旅行中的舒适与安全至关重要。现在不少银发旅游列车在适老化改造上花足了心思,从硬件设施到优质服务,每一处细节都尽显关怀。
有的列车不仅配备了防滑地板、无障碍厕所,还在洗漱间设置防滑地垫和起身扶手,从细节处保障老人安全。在饮食方面,推出专属的清淡、软烂、易消化菜品,符合老年人口味和营养需求,让老人们吃得健康又舒心。更贴心的是,一些列车还会配备医护人员、应急药品,甚至引入AI智能设备监测老年游客的健康指标,为老人们的出行筑牢安全防线,让他们和家人都能安心出游。
除了舒适和安全,丰富的文化体验也是银发旅游列车的一大亮点。这些列车宛如“移动的文化沙龙”,非遗技艺传授、摄影指导、短视频剪辑教学等活动精彩纷呈。在旅途中,老人们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学习新技能、感受文化魅力,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列车还会与沿线景区深度合作,让老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来一场真正的文化深度游。
在新疆“银发专列”上赏山河壮美
中新网报道,近日,新疆首趟“银发专列”悄然启程,以“慢”为笔,以“暖”为墨,为老年游客绘就了一幅“诗与远方”的温情画卷。这趟专列不仅串联起大美新疆的壮丽风光,更用贴心服务与文化浸润,让银发族的每一次驻足都成为值得回味的风景。
从喀什古城斑驳的土墙到香妃园雕梁画栋的回廊,从伊犁草原的碧浪连天到和田沙漠的落日鎏金,“银发专列”的行程如同一根丝线,将散落在天山南北的明珠串成璀璨项链。
行程中,老人们可在香妃园聆听丝路驼铃中的爱情传说,于喀什老城茶馆品一口醇香茯茶,更能在伊犁那拉提的星空下,用脚步丈量草原的辽阔。
新疆铁路充分考虑到老年旅客出行特点,对每一站的停留时间进行精心安排,让老人们无需追赶时光,只需与山水对话、与历史共鸣。
服务显温度,细节见初心。“慢游”的背后,是新疆铁路部门无微不至地守护。为保障老年游客的旅途安全与健康,专列全程配备随行医护团队,提供健康监测、应急药品保障,让旅途安心无忧;经验丰富的导游化身“文化翻译官”,用生动的故事代替枯燥的解说,让历史与民俗“活”在老人眼前。
如果说风景是新疆的衣裳,文化则是其跳动的脉搏。
在喀什的百年老茶馆,十二木卡姆的琴弦一响,白发旅者与当地老人共舞的瞬间,成就了跨代际的文化对话。当旅途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亲手触摸千年文明的肌理,新疆的魅力便化作老人相机里的笑脸、行囊中的手工艺品,以及归家后说不完的故事。
“银发族”文化消费渐热,年轻人能做点啥?
看一场刀郎演唱会、报名一门老年大学课程、参加一次“夕阳红”旅行团……近年来,当越来越多老年人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银发族”的文化消费潜力显现。中国年轻人了解自己家中长辈的文化消费活动吗,他们又可以为长辈的文化消费提供哪些帮助?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跳广场舞、健身操(54.4%),看短视频、直播(51.5%)和看电视(50.4%)是受访者家中长辈常参与的娱乐活动,88.7%的受访者支持长辈发展文化娱乐爱好。
钟琦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她的妈妈喜欢看一些头部网红的直播,“爸爸的兴趣爱好更广泛一些,会拉二胡,最近开始练电子琴,也会跟小区的其他老人下象棋,最近我发现他还爱听有声小说”。
调查显示,跳广场舞、健身操(54.4%),看短视频、直播(51.5%)和看电视(50.4%)是受访者家中长辈常参与的娱乐活动。此外还有:摄影、旅游采风(39.9%),看话剧、戏曲、演唱会等演出(39.7%),书画、音乐等文艺活动(36.2%),社区棋牌活动(35.4%),老年大学课程(34.7%)等。
钟琦很支持父母做喜欢的事情,“兴趣爱好丰富了他们的退休生活,让他们依然有空间施展拳脚,不会无所事事。作为子女,我希望父母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双方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亲子关系会更好”。
调查中,88.7%的受访者支持长辈发展文化娱乐爱好,其中41.9%的受访者非常支持。
助力长辈文化消费,65.3%受访者会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
钟琦感觉父母在文娱消费上缺少同伴。像自驾游,虽然网上有很多活动,但父母不善于在网上冲浪,也不愿意和不熟的人一起出游。“希望社区多组织些活动,团结邻里。”
长辈在文化消费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什么?调查中,64.4%的受访者发现长辈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容易被骗;49.6%的受访者觉得有些文化消费内容过于新潮,老人难以接受。其他还有:消费观念保守(46.6%)、数字操作困难(39.2%)、缺少同伴参与(35.0%)、社区文娱资源匮乏(33.9%)等,27.5%的受访者觉得一些线下活动的适老性不强,如缺少无障碍设施等。
北京某中老年俱乐部主理人刘菁指出,老年人需要社交陪伴,“有的老人退休以后没有人陪,或觉得自己一个人吃饭没意思,就会想认识新朋友”。刘菁举办的饭搭子美食聚会,每周至少有20人报名。“大家来参加一方面是想认识朋友,另外也想去有特色的餐厅,体验一些新鲜事物。”
助力长辈的文化消费,65.3%的受访者会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57.3%的受访者会提供资金支持,47.0%的受访者会陪同参与体验,43.6%的受访者会帮老人筛选可靠的消费活动和平台,38.4%的受访者会帮抢演出或活动门票。
只要有时间,钟琦就会参与父母的活动,陪他们自驾游、唱歌,也会教父母使用社交媒体搜索旅游攻略,帮他们退换网购的东西,告诉他们哪些平台更可靠,如何分辨一些骗局等。
刘菁想通过自己的社群,打造“60后”、“70后“社交新方式,让老人退休后的生活不孤单。目前她规划,为处于初老阶段的老人策划更多优质的活动,拓宽他们生命的宽度,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配套服务,延长他们生命的长度。
受访者中,“00后”占10.2%,“90后 ”占45.2%,“80后”占34.7%,“70后”占7.9%,“60后”占2.0%。男性占43.3%,女性占56.7%。
5月15日,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2025年“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宣传活动在塘村镇开展。(长沙红网)
中国社区课堂银发族的“触屏”之旅
“忘记吃药、忘记晾衣服、忘记接孩子,叔叔阿姨们有没有忘记过一件重要的事情呢?您先别着急,我来教大家一个小妙招……”这是“跨越数字鸿沟,智慧助老直播公益课堂”公益项目在中国多地社区开展手机培训课程的日常。项目主要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合作的形式,为社区长者开展手机培训,帮助社区长者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功能。
2024年11月起,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新闻网,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组织开展“数爱无疆”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最终遴选出50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公益故事。“跨越数字鸿沟,智慧助老直播公益课堂”公益项目入选。
自2023年3月1日起,为突破线下社区手机课堂时间和场地的局限,让更多使用智能手机有困难的老人在家也能学习,公益组织以微信视频号为主阵地,开展“我来教您手机”、“我来教您防跌倒”主题直播课,并辅以短视频,帮助老人们沉淀知识点。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老年人熟练掌握了智能手机使用技巧,公益项目团队在中国国内多个重点城市的社区里建立了一支支“银发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可以参与公益课堂的各个环节,协助公益课堂顺利展开。
当银发专列驶向诗与远方,当指尖轻触解锁数字世界,这场跨越代际的温情互动正书写着中国式养老的新篇章。年轻人为老年人“搭把手”,会让“夕阳”更红、“重阳”更暖。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