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山东兰陵镇1.2万村民如何吃上“文化饭”?

  • 来源:济南大众新闻

这里有兰陵美酒,是后圣荀子终老之地,相传仓颉曾在这造字……这里是省级历史文化古镇——兰陵县兰陵镇。

近日,记者探访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兰陵县兰陵镇发现,这个因酒闻名、以文兴业的古镇,依托荀子文化、美酒文化、仓颉文化三大IP,构建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业新生态,2024年全镇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6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1.2万村民端起“文化饭碗”。

从荀子讲学台到仓颉造字地

兰陵镇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荀子庙景区的青石板路上已传来朗朗书声。作为荀子两任兰陵令任职并终老之地,这座占地百亩的景区如今已成为儒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2014年景区扩建时,我们特意将《劝学》篇刻在最显眼的位置,就是要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学不可以已’的精神。”景区顾问王玉玖说,临近高考,景区旅游高峰将至。

兰陵镇文化站站长张强在荀子庙景区介绍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穿过棂星门,荀子墓静静矗立在苍松翠柏之间。墓前光绪年间所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石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清晰可辨。“每年清明,都会有全国各地的荀子后裔和学者前来祭拜。”王玉玖介绍,2023年景区引入AR技术,游客扫描墓碑即可观看荀子生平动画,“去年接待研学团队超过50批次,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远超我们想象。”

荀子墓墓碑。(图/济南大众新闻)

距离荀子庙三公里外的作字沟北村,仓颉作字博物馆在晨光中泛着古朴的光泽。这座占地7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分上下两层,第一层计划设立仓颉文化概述、汉字五千年发展史、《汉字五千年》系列专题片播出区三大功能区;第二层计划设立走向世界的汉字、作字村村史馆等三大功能区。兰陵县东方荀子研究院院长焦子栋带领村民耗时5年,将发掘收集的6通重修仓颉庙记事碑原件集中展示。

“我们专门请专家用3D技术还原了‘仓颉四目观鸟兽’的传说场景,孩子们最喜欢在这里触摸互动屏学习象形文字。”作字沟北村负责人卢寒晓说。

李白笔下的“琥珀光”照进现实

兰陵镇中心的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院内,万吨酒窖的橡木桶散发着醇厚的香气。作为李白《客中行》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的现实映照,这家拥有77年酿酒史的企业,至今仍沿用传统“老五甑”工艺。

“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三坛兰陵美酒,经检测与我们现在的酒体成分高度相似,这就是‘千年一脉’的见证。”公司讲解员梁潇指着窖池内泛黄的酒醅笑着介绍。

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酒糟车间。

兰陵镇文化站站长张强对兰陵美酒的“破圈”之路如数家珍。2024年,企业联合高校研发出添加金银花、枸杞的养生酒,通过电商平台打入北上广高端市场,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我们还设计了‘酒道体验游’,游客可以参与制曲、封坛,最后用毛笔在陶瓶上题写诗句。”张强说,这条线路推出后,景区二次消费占比从15%提升至40%。

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酿酒车间。(图/济南大众新闻)

在兰陵镇的大街小巷,“酒文化”与“字文化”交织出独特的市井风情。街角的“醉墨轩”里,书法家正在用兰陵美酒研墨创作;非遗工坊中,老师傅们将《客中行》诗句刻在酒瓶上;每年谷雨举办的“兰陵诗酒文化节”,吸引着全中国各地的诗人与酒友齐聚一堂。

“李白的诗让兰陵美酒名扬天下,而我们要让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真正‘活’在当代人的生活里。”张强说。

从“土里刨食”到“智慧农业”

位于作字沟南村的庆轩种苗基地,全自动温控大棚内,番茄苗在LED补光灯下茁壮成长。副总经理唐文娜轻点手机,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棚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我们采用数字物联网系统,实现了种苗生产的周年化、标准化。”唐文娜介绍,基地年育苗能力达1亿株,可满足鲁南苏北15万亩蔬菜种植需求。

作为兰陵县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之一,庆轩种苗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2014年,创始人吕庆轩自筹600万元建设育苗基地,却因技术瓶颈导致首批种苗成活率不高。“后来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引入嫁接机器人、无土栽培等技术,成活率跃升至98%。”吕庆轩说,如今,农户使用庆轩种苗每亩可增收2000元,基地带动周边500人就业。

庆轩种苗副总经理唐文娜展示基地培育的辣椒苗。(图/济南大众新闻)

在庆轩种苗的带动下,兰陵镇形成了“科研+育苗+种植+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镇政府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蔬菜供应链金融平台”,农户凭种植数据即可获得低息贷款,合作社通过平台对接全中国商超,实现“产供销”无缝衔接。

唐文娜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我们是单打独斗,现在通过‘种苗+技术+市场’的模式,真正让小农户融入了大产业。”

如今,兰陵这座千年古镇,正以文化为笔、产业为墨,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对于兰陵镇未来的发展,兰陵镇负责人王鹏有着更深的思考:“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要让历史智慧为现代生活赋能。”他透露,荀子学堂正在开发“《荀子》智慧与现代农业”课程,计划将“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与生态农业理念结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