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0万人次打卡!第三届鲁迅版画大展长沙收官
- 1747382673460
- 来源:《长沙晚报》旗下掌上长沙
初夏的湘江畔,李自健美术馆内的人潮与展墙上的刀痕形成奇妙共振。截至5月14日,第三届中国鲁迅版画大展累计观展人次突破10万,这折射出长沙作为新兴版画高地的强大“磁引力”。这场被业界誉为“中国版画发展史里程碑”的展览,究竟创造了哪些艺术新高度?又何以选择长沙?媒体记者深入探访展览幕后。
突破与创新:巨幅版画刷新认知边界
走进美术馆版画展区,映入观众眼帘的是60余件高度超1.8米的“版画巨人”构成的视觉矩阵。湖南艺术家罗湘科创作的10米巨制《红色中国·铁血潇湘》前,来自广州的美院学生陈默正用卷尺丈量画幅:“木刻刀痕最深达3毫米,这种力度只有亲身站在画前才能感受。”作品采用传统饾版技法与现代丝网印刷结合,将毛泽东、彭德怀等革命家的肖像铸成钢铁般的视觉史诗。
南京书画院院长刘春杰指着一幅3.2米的综合材料版画《山河赋》感叹:“传统版画多以小品见长,而这次展览颠覆了行业认知。”据策展团队透露,运输这些“版画航母”动用了特种恒温恒湿车辆,仅罗湘科作品的展墙加固就耗费2吨钢结构。
本届展览版画作品。(图/《长沙晚报》旗下掌上长沙)
“本届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李自健美术馆、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这可能是湖南省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版画展览。”本届展览承办方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京表示,展览取消了对参展作品尺幅的限制,规模空前地呈现了60余件1.8米以上的大型版画,包括多件3米以上的巨幅作品。如此规模的超大尺幅版画作品集中展出,不仅在湖南前所未有,在中国国内也属罕见。长沙有李自健美术馆这样胸怀远大、实力出众的美术馆,是长沙和湖南版画界的幸事。
湖湘新势力:21位湘籍版画家集体亮相
在展厅现场,卢雨的版画《沁园春·雪》、罗湘科的木板·油墨《野塘曲事NO.002》《红色中国·铁血潇湘》、唐志的丝网版画《呐喊》、何三青的水印综合《青绿之间组画》、石建兵的木板套色《盛世笙歌》、舒莎的凸版《爱的阶梯》、王平的铜版画《明镜止水-6》等21位湘籍版画家的作品参展,不同题材、形式各异,俨然成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了湖南版画家的实力与魅力。
其中,曹兴军的黑白木刻《大山深处》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观众。78岁的版画爱好者张建国用放大镜细察刀法:“这组表现湘西吊脚楼的交叉线,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湘西写生时的雾气。”作品采用古法“挑刀”技艺,在椴木板上刻出数万刀,最终呈现的肌理竟与卫星地图中的武陵山脉遥感图像惊人相似。“我们不是简单的地域群体,而是带着湖湘基因的当代艺术实验者。”湘籍艺术家唐志在其数字丝网版画《呐喊》前解释。该作品将鲁迅手稿进行AI像素化处理,通过12层丝网叠加,让历史文本在光影中产生量子纠缠般的视觉效果。
“湖南版画的文脉绵长,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些年,以中青年版画家为代表的湖南版画群体迅速崛起,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版画湘军’在国内外各大展览中频繁入选、获奖,在国家级创作项目中立项。以长沙为代表的湖南版画群体,已成为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刘京介绍。
选择长沙:千年文脉与艺术传承创新
“本届展览选择长沙,因其既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又有‘霸得蛮’的深耕精神,更有千年文脉。”策展人李自健表示。这座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文化基因中,既有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红色血脉,也有齐白石、黄永玉等艺术巨匠的传承,更坐拥全球最大艺术家个人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其8年接待750万访客的“文化引力”为展览奠定基础。
“作为承办方之一,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团队从2024年夏季开始配合主办方开展相关工作,参与了从策划到实施全过程,为期近一年。”刘京介绍,学院拥有湖南省内顶尖版画工作室,设立了湖南省文联主题版画创作研究基地,十余年来,学院开展国际版画家驻访项目20余次、国际学术讲座30余场、国际版画教学600余课时,举办国际版画专家个展及教学展10余场等,同时学院师生版画作品获得赛克勒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大奖等国际专业奖项近20项,入选中国国家级展览30余人次、国际展览20余人次,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40余件。
其中,参与主办的“2015潇湘国际版画名家邀请展”,是湖南举办的首次大规模国际版画展览;与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共同主办的“2021首届国际数字版画艺术大展”,是中国国内首次举办的数字版画国际展览。因此,学院成为湖湘版画艺术人才的孵化器。
随着“国际版画双年展永久落户长沙”提案进入论证,这座千年古城正迈向“东方版画之都”。正如展览研讨会上艺术家们的共识:“当岳麓山的枫叶飘落刻刀,我们镌刻的不仅是湖湘魂,更是中国版画的未来。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