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架起中外影人双向奔赴之桥
- 1745570513479
- 来源:亚太快讯
中国电影当下正以技术突破与叙事创新叩开世界市场,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进行中,北影节成为连接中外电影文化的枢纽。近日,在本届北影节的一场特殊仪式——“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突出贡献”荣誉表彰活动现场,跨越17000公里到达中国北京的秘鲁卡普尔家族企业Star Films三代人深耕中国电影发行的故事,吸引了所有人。卡普尔的儿子阿曼在现场用中文说出“我爱中国电影”,传递了秘鲁人对中国电影的热爱。这一幕折射出北影节作为中外文明互鉴平台的核心使命——让中国故事被世界“看见”,也让世界故事被中国“读懂”。
当地时间4月18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本届电影节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于4月18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 (图/中新社)
日本、法国等中外影人畅谈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
北京千龙网报道,本届北影节上,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简称《哪吒2》)的海外发行成绩成为热议焦点。这部由中国团队主导的动画电影,不仅在中国国内创下票房纪录,更以破6100万美元的海外总票房刷新近20年华语电影出海纪录。
负责《哪吒2》在欧洲地区发行的英国CineAsia Trinity公司创始人塞德里克•贝雷尔兴奋地表示,《哪吒2》已成为近20年来欧洲地区影响力最高的华语影片之一,他说:“《哪吒2》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海外观众中引发了强烈共鸣,特别是在年轻观众群体中,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度。中国创作者独特的讲故事方式,已经跨越了文化壁垒。”
如何让更多的中国电影“走出去”?在北影节的“国际会客厅:从多元内容到多元群体——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论坛上,来自日本、美国、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发行专家,共同探讨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表示,各国文化出海成功都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重视内容支持,才能形成强势的软实力矩阵,为世界各地所接受。
日本面白映画合伙人谢轶回忆《罗小黑战记》在日本的发行过程时表示,他们起初只能以“小馆包场”的方式试映,借助口碑逐步扩映,直至后期联合大公司重新制作配音版并实现百馆上映。谢轶说:“日本人很保守,一切都靠成绩说话,我们用了近一年打磨这个项目。”
法国电影发行公司Heylight Pictures合伙人鲍里斯(Boris)坦言,法国观众对中国印象的转变,与近年来对中国技术发展、中国文化输出的重新认知密切相关。“我们在推广影片时,不仅在讲电影本身,也是在讲中国今天的形象。”
五大电影节选片人支招中国电影出海
本届北影节“国际会客厅”活动邀请到圣塞巴斯蒂安、柏林、多伦多、东京与威尼斯全球五大电影节重量级选片人出席,为中国电影人带来干货满满的国际市场攻略。
日本制片人市山尚三明确指出“质量是唯一标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选片人林清心强调“坚持讲自己的故事,不要迎合趋势”;柏林国际电影节选片人王庆锵直言“所有电影节都欢迎中国电影,只要它是一部好电影”;多伦多电影节首席选片人安妮塔•李指出,华语片在北美正形成文化共鸣。
“国际会客厅”成果显著,该活动举办期间吸引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及地区超过300家影人影企参与,促成近240场专业会议。
《午夜姐妹》等6部新作通过展映对接全球买家,其中《朝圣之路》已获3家欧洲发行商青睐。该活动既搭建了产业对接桥梁,更通过选片人直通车机制,让中国电影出海从“单打独斗”升级为“系统作战”。
第十五届北影节论坛现场。(图/北京千龙网)
实现中外电影双向流动,展现多元文化对话
北影节不仅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更为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搭建重要平台。“北京展映”单元的策展人沙丹表示,北影节通过该单元促进全球电影产业交流,让优秀的中外影片实现双向流动,成为连接国际与中国国内的文化纽带。
今年适逢世界电影130周年与中国电影120周年,北影节特别策划“致敬•修复”单元,既展映《西北偏北》等经典4K修复版,更聚焦“全球南方”国家珍稀影片,如非洲首部女性导演作品《桑比赞加》、伊朗首位女导演名作《被征用的土地》等。
“环球视野”单元精选日本、瑞士等国新片,“丝路亚洲连线”单元集结丝路沿线国家力作,展现多元文化对话。
沙丹强调:“北影节致力于将冷门经典转化为当下的文化事件,这与中国电影开放包容的格局相呼应。”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北影节邀片愈发顺畅,国际片方主动参与,“朋友圈”持续扩大,北影节正在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全球电影文化交流枢纽。
“北京出品”领跑中国电影市场
北京青瞳视角客户端报道,23日举行的北影节“创作论坛”首次推出的“2025中国银幕•北京佳作”项目成为焦点。《东极岛》《聊斋:兰若寺》《戏台》等10部重点影片集中亮相,这些作品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情感共鸣,展现出中国电影的新突破。
该论坛围绕“与时代同步,与观众共情”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一方面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银幕的创新表达,如《聊斋:兰若寺》用动画技术激活经典IP;另一方面探讨AI时代下的创作伦理,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北京出品”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年北京电影备案立项775部,占全中国电影总量1/4;春节档票房冠军《唐探1900》等4部北京产影片跻身年度票房前十。
第十五届北影节伊莎贝尔·于佩尔电影大师班23日在北京郎园Station举行。(图/《北京日报》)
知名法国演员于佩尔:期待与中国导演合作
《北京日报》报道,北影节23日举行(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大师班,现场座无虚席。台下,中国导演贾樟柯化身“迷弟”听得专注;台上,中国青年导演毕赣作为对谈嘉宾抓住机会提问,于佩尔也表示很喜欢他导演的电影《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
当被问及很多西方影评人称她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演员”时,于佩尔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非常同意这些评价。”全场掌声雷动,折服于这位演员的自信与坦然。
作为世界影坛常青树,今年71岁的于佩尔从20世纪70年代法国新浪潮末尾开始从影至今,信步游走于欧亚大陆之间,以动人的表演激发出众多角色的生命本色。她曾分别两次折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荣誉,与许多世界知名导演合作,保持了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近年来,于佩尔还在勇敢尝试跨国、跨文化的合作,比如与韩国导演洪常秀拍摄了《在异国》《克莱尔的相机》和《旅行者的需要》。于佩尔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和中国导演合作。她还现场点评了毕赣的电影,认为其作品有一种诗意,能带观众进入一种梦境。
798艺术区携手北影节打造“艺启光影”,激发跨界活力
北京京报网报道,北京798艺术区与本届北影节联合打造的“艺启光影”系列活动4月23日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北影节联动跨界项目之一,此次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覆盖798•751园区52万平方米艺术空间,通过专家论坛、行业评选、主题放映、沉浸式展览、创意市集、惠民消费等多元形式,为公众呈现一场融合科技、艺术与电影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北京798艺术区与本届北影节共同打造“艺启光影”系列活动广告标识。(北京京报网)
本次活动推出“造梦奇境•电影视效单元”“艺镜到底•电影单元”与“艺同观影•户外展映”“入戏酒集•主题市集”“光影艺路•跟着电影去旅游”“超维视界•VR院线体验”六大主题单元,累计开放数千个预约名额,连同园区内“造梦现场•大师季”电影艺术展、巴黎圣母院VR展等海量多元展览,在北影节期间,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供给。
此外,“798超维视界”将于5月1日启幕。作为北京规模最大的VR院线,“798超维视界”将推出5大主题展厅,同步上映8部多元题材的经典作品,为各年龄层观众提供丰富的展览内容和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本届北影节,从主宾国瑞士的深度参与,到经典影片修复与全球首映的策划,从“哪吒出海”的热烈探讨,到国际选片人与市场放映的务实交流,诠释了“电影是世界的语言”,在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同时帮助中国电影破解出海密码,释放中国电影全球势能,携手世界影人书写电影产业美好未来。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