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剧到治愈:中国年轻人重新定义阅读
- 1745399932042
- 来源: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
在中国全民阅读的热潮中,青年群体正为阅读注入年轻活力。他们的阅读场景灵活,会在图书馆、图书市集、城市书房等不同场所中看书;他们的阅读形式新颖,无论电子书、有声读物还是视频说书,都是阅读的方式;他们的阅读选择有趣,喜欢将阅读与影视、漫画等结合,有了更多适合自己的新样态。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的一所工会驿站里,骑手在听书休闲。(图/新华社)
“银杏林”里的元宇宙:图书馆如何让年轻人爱上阅读?
北京市通州区,开馆不到两年的北京城市图书馆人气居高不下。前不久,这座建筑刚入选《时代周刊》(TIME)2025年度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
这座建筑屋顶的树状建筑结构灵感来自银杏树叶片,踏入其中,仿佛置身一片银杏林。
在这座“银杏林书苑”中,有着世界最大的单体阅览图书馆。坐在落地窗旁伏案自习的读者,大部分是年轻人。
馆内一层西北侧,元宇宙体验馆排起了长队。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主题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读者可与数字人对话,尤其受到年轻人喜欢。主题馆内,《牡丹亭》《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经典场景得以再现,读者可在此创建自己的数字人身份,感受沉浸式的元宇宙体验。
截至今年3月,北京城市图书馆已接待读者超428万人次。依托多元的阅读服务空间,这里举办了包括京津冀非遗展、“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图书馆之夜”在内的3400余场文化活动,致力于打造可学、可感、可游、可玩的文化探索之旅,吸引许多年轻读者打卡和游玩。
除了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散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特色书店也成为年轻人的读书打卡点。
走进北京市昌平区的魔方城市书房,天花板上悬挂着“诗与远方”“挑一本喜欢的书离开”“谢谢你还在喜欢读书”等标语,阅读区座无虚席,以年轻人为主。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摆有美式、卡布奇诺等咖啡饮品。
“顾客只需买一杯饮品,就能坐在这里看书一整天。此外,书店还有30多个包间,能满足读者阅读、自习、开会等个性化需求。”书店工作人员说,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魔方城市书房书店,已在全中国各地布局100多家,致力于打造特色主题的阅读空间。
书店出口处的许愿板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注意。在这块不足1平方米的板子上,密密麻麻贴着五颜六色的心愿便签,不少读者在离开书店时会驻足片刻,在便签上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寄语,然后贴上去。“悠悠书香,可抵远方”“2025年,计划看完10本书”“好想进入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这些便签上的心愿或长或短,寄托着年轻读者对阅读的热爱。
据书店工作人员介绍,这块许愿板已经逐渐成为书店特色,不仅记录了读者们阅读后的感悟,也承载着书店与读者之间的故事。
4月19日,宁夏银川市黄河书苑内,市民享受阅读乐趣。(图/中新社)
数字时代的阅读花样新体验
听书、视频说书和社交阅读正成为年轻人阅读新方式。北京大学生彭扬通过有声读物重拾通勤阅读乐趣,武汉大学的张安辰则偏爱用单口相声视频“看”《三国演义》。豆瓣等平台上的读书小组让阅读变成社交活动,中国政法大学的田赟通过“打卡式阅读”与书友共同进步。
从有声平台到视频解说,再到线上书友圈,数字技术让阅读突破时空限制,变得更加便捷、生动和互动。中国年轻人正在用新方式延续阅读传统,让书香浸润数字生活。
阅读新趋势:治愈、跨界与趣味化
在中国普遍快节奏的生活中,阅读成为年轻人重要的减压方式。心理学书籍如《被讨厌的勇气》年销量超百万册,备考学生马钤通过书中“心灵按摩”缓解了焦虑。影视热播带动原著阅读,《狂飙》推动《孙子兵法》搜索量增长60倍,《三体》剧集引发全球原著热销,大学生江坤表示“影书联动”让体验更立体。
知识漫画成为新宠,“混知”平台《半小时漫画》系列用幽默画风解读历史哲学,全网“粉丝”近4000万。
大学生万霞通过漫画速记诗词,在校赛逆袭后感叹:“趣味表达让知识更易吸收。”
数据显示,2024年图书市场呈现“治愈系”内容受捧、跨界IP联动、知识可视化三大趋势,反映中国年轻人追求“有温度的阅读”新需求。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