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抽象!中国网友P图登顶富士山,日本网友炸开了锅
- 1740029130136
- 来源:旅日侨网
近日,一张在小红书上爆火的富士山“登顶照”引发争议。照片中,博主身着单薄的休闲装,背后是看起来颇为“娇小”的富士山。经验证,这张照片是经过后期合成的,不仅服装与实际登山情况不符,富士山的比例也被刻意缩小。当照片被转发到日本社交平台后,立即引发了大量争议和讨论。
该文一经转发就在日本社交媒体爆火,浏览量已达2000多万
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P图会引发这么大的轰动,引得日本网友在评论区炸开了锅。
任何一个日本人一看到它就会知道这是谎言。
就连外国人只要一搜就能看出这是谎言。
因为他们说了这种有目共睹的谎言,会让人感觉中国人不值得信任。
这么看,山顶上的中国人身长约有500米左右吧?
🤣你为什么要说这些如此明显的谎言?
怎么拍这张照片的?
富士山周围有自卫队,所以那里肯定禁止使用无人机吧?
如果全世界都误以为你穿着如此轻便的衣服就能登上富士山顶,那可就麻烦了😱💦
中国人真大啊───
除了批判和质疑外,也有日本网友对这种梗文化表达了理解。
这显然是一个笑话,所以那些仍然讨厌它的人应该离开互联网。
……哈哈,我赶紧过来庆祝登顶了。
中国网友这边呢,得知自己娱乐P图玩梗在外网被爆喷后表示:“玩不起别玩,显得没有幽默感也没有礼貌。”
其余网友大部分觉得很好玩,也有一部分对博主被骂的行为表示不解。
一面是对说谎的行为表达强烈谴责和和对图片真实性的质疑,一面是认为玩梗无罪,究竟是谁的错?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本质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大致分为一下两点:
社交媒体表现形式的差异
在中国社交平台上,某知名景点“网红茶园”照片把原本的茶园P成粉色,引发上百万点赞。恩施“躲避峡”的蓝色水域照片大量使用滤镜,与实景差异明显。这些都被视为正常的创意表达。
而在日本社交平台上,知名美食博主坚持只用自然光拍摄,不加滤镜。旅游达人会详细标注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以及拍摄当天天气条件。登山爱好者更是会细致记录装备清单和路线信息。一位日本摄影师因过度PS樱花照片就曾公开道歉。
文化认知的本质区别
日本文化中极为重视社交中的“誠実”(诚实),即便是在社交媒体上也倾向于展现真实情况。这种严谨和刻板有点类似于ASD(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特质。从另一层面上来看,对日本人来说,富士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国家的象征和精神寄托。任何对富士山的“不严谨”展现,都可能触动日本一些较为传统和保守人群的敏感神经。
思考完这些意识层面的问题,忍不住又看了一遍这个图。我想读者你们也和笔者一样会比较好奇两个问题:第一,富士山到底有多大? 第二,富士山能爬吗?穿着简单的冲锋衣和棉袄能行嘛?
卫星图片下的富士山山顶
针对尺寸问题,小编我本来还想google一下,结果被评论区日本网友科普了一下:
富士山火山口的直径约为780米。
按照那个图里人的大小比例推测,他们身高很容易就超过300米了。
它比高达还大,哈哈
我的妈呀,合着是进击的巨人登陆富士山了……
除此之外,经过资料的查找,富士山是一座可以登顶的休眠火山,每年(7-9月)初的2个多月里面向一般游人开放登山。除了一般开放的2个多月以外,由于低温和积雪的问题,并处于对登山者的安全的考虑,需要提出登山计划才可以攀登富士山,而且山上住宿和商铺也都停止营业。因此,一般开放的2个多月,特别的珍贵。
另外,登山客必备装备包括防寒服、抓绒衣、防水冲锋衣、专业登山鞋(不是运动鞋)、头灯(夜间登山必备)、登山杖和氧气瓶(建议携带)。即便在最佳登山季节(7-8月),从五合目到山顶也需要6-8小时的攀登。2023年就有多起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救援事件,其中包括多位轻视登山难度的外国游客。
所以想要登顶富士山还真得做好充足的准备!
樱花季的富士山
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在将内容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时,我们需要在追求创意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特别是面对具有重要文化象征意义的景点时,保持基本的尊重很有必要的。
其次,面对文化差异,与其批评对方的不理解,不如尝试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在这次事件中有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小编觉得都无可厚非,但倘若以小见大去引申到更广泛的(国家或者民族)层面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增进文化间的理解和包容,传播和不断挖掘不同文化中美好的一面,才是社交媒体应该发挥的价值。
那么,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你们觉得这个“玩笑”到底能不能开呢?如果是读者,你会不会选择用P图的方式登顶富士山呢?欢迎留言在评论区,展开讨论一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