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致坂田昌一手迹捐献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
- 1716681242868
- 来源:亚太快讯
(亚太快讯 记者施忆)5月24日,“郭沫若致坂田昌一手迹捐献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之子坂田文彦将珍藏多年的郭沫若五件珍贵书法作品无偿赠送给郭沫若纪念馆。
捐赠仪式现场。
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中日友好的使者。他一生为缔造和平,恢复中日邦交做出过重要贡献。坂田昌一先生是日本著名物理理论学家,与郭老有着深厚的友谊。
日中友好会馆中国代表黄星原表示,坂田先生将郭沫若先生多年来收藏的五件珍贵作品捐献给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传承的是两个家族老一辈人的友谊佳话,传递的是两个国家世代友好的坚定信念。祝愿坂田家与郭家的友谊历久弥新、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永葆青春。
郭沫若外孙女藤田梨那说,坂田先生捐赠的郭沫若的手迹珍藏了许多历史故事,也是日中友好的象征,捐赠给郭沫若纪念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它,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宝贵。作为郭老的后代,向坂田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不忘记在过去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先辈们为人类和平、为科学的发展,跨国界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创下了伟大了成果,结下了不朽的友谊。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赵笑洁在书面致辞中指出,坂田文彦先生珍藏的这五幅书法作品是郭老和于立群夫人在1957年至1973年之间赠送给坂田昌一先生及夫人信子女士的,从中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科学与和平,创造日日新”,这不仅承载的是两国科学家的友情,更传递了中日两国人民对于和平、友好、合作、未来的期许,是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见证。
“我们将妥善收藏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作品。郭老和坂田昌一等老一辈友好人士为我们开拓出了一条中日友好之路。今天,我们沿着这条路前行,再叙中日学术界的友谊,为加深两国在历史文化领域的交流,为推动中日关系继往开来、行稳致远贡献力量。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传承,愿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前程似锦!”赵笑洁在书面致辞中表示。
中日交流论坛名誉会长张可喜在致辞中表示,坂田昌一先生是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家。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基本物理领域,提出了“坂田模型”,揭示了物质的可以无限分割的机理,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与赞扬。特别是在当时中日两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形势下,坂田昌一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不畏艰险访问中国,与中国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体现了对新中国的友好情谊,与以郭沫若院长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界结下了深情厚意。张可喜祝愿: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坂田家与郭家的友谊、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青春常在。
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伊藤洋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捐赠仪式的契机,是现任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协会理事、物理学者坂田昌一先生的儿子坂田文彦先生与郭沫若先生的日本亲属、藤田梨那女士取得联系,表示希望将郭沫若先生生前给家人的亲笔签名捐赠给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也希望借此机会,一起纪念自郭沫若时代以来从未间断的中日交流史,今后,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将继续尽一切努力,进一步推动日中交流项目。
坂田文彦深情讲述了他的父亲坂田昌一与郭沫若交往的故事。他说,我的父亲第一次见到郭沫若先生是在1955年秋天,当时他作为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团长来到日本。1956年春,父亲应郭沫若先生在莫斯科逗留期间发出的邀请,在没有外交关系的中国,并没有在中国有效的护照及签证的情况下,去北京逗留了约四周时间。后来,在东西冷战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在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立即举行的北京科学讨论会和1966年北京夏季物理讨论会上,参与和促进了中日科学家之间的研究交流。“我第一次了解到郭沫若先生对中国困难局势的温暖反应,是在读到郭沫若先生的子女郭平英女士写的《郭平英回忆录》时,郭沫若先生将中药处方寄往日本,试图缓解我父亲的病情。”
坂田文彦说道:“我衷心希望,以今天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们交流为契机,就像郭沫若先生曾经立志于医学和医药学,同时也为文学和古代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样,我们将建立以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中日新型友好关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