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回归冲绳的“御后绘”有何意义?日本专家挖掘中国明清帝王服饰变化

  • 来源:亚太快讯

琉球国王的肖像画被称为御后绘。除了一些专门研究琉球历史和美术历史的人外,很少有人关注御后绘。这是因为在冲绳岛战役结束后的混乱中,实体御后绘被美国士兵带走,只剩下镰仓芳太郎在战前拍摄的御后绘的黑白照片,这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御后绘色彩和细节的研究。

《西日本新闻》10日发布了琉球大学名誉教授丰见山和行对御后绘的见解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3月,包括四幅御后绘在内的一批流失文物从美国归还至冲绳。虽然只能看到新闻媒体提供的照片,但这鲜艳的色彩足以令人惊叹,也让御后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镰仓芳太郎拍摄的照片包含了从尚圆王(1470~1476年在位)到尚育王(1835~1847年在位)的10件作品,但这次回归的御后绘,有两件非常值得关注,一件是镰仓芳太郎照片资料中没有的尚清王(1527-1555年在位),和一件被分成三份的未知名国王的作品。

图为尚清王的御后绘。(图/西日本新闻网站截图)

在这两件作品中,尚清王的御后绘对于研究国王服饰尤为重要。因为一开始,琉球国王被明朝皇帝册封为国王时,会得到一套相当于中国明朝郡王的服饰,包括皮弁冠和皮弁服。从首次面世的尚清王的御后绘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琉球国王穿着鲜艳的红色衣服(大红素皮弁服)。

此外,明朝后的清朝服装风格与汉族不同,是满族特有的风格。因此,他们只向琉球提供了布料,并没有提供皮弁冠和皮弁服这样全套的服饰。琉球方面按照明朝的风格对这些布料进行了重新剪裁,并在自己的国家制作了皮弁冠。

此次归还的还有尚敬王(1713~1751年在位)和尚育王的御后绘。这两位的服饰明显与明朝的尚清王不同。国王两侧的侍从们手持的大扇子的图案也从仙鹤变成了龙。此外,清朝琉球国王的衣服上也有许多龙纹图案,从这也可以看出明朝到清朝的变化。

如果仔细观察尚敬王和尚育王皮弁冠上的玉珠串,就会发现略有不同。明朝时,冠上有7列玉串,表示郡王的等级。1755年增加到12列,明朝皇帝佩戴的皮弁冠就有12列。

图为尚敬王的御后绘,人物被画得更加巨大了。(图/西日本新闻网站截图)

尚敬王的皮弁冠有7列玉串,而尚育王的御后绘中的皮冠的部分有缺失,但从镰仓芳太郎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玉串的数量是12列。与明朝相比,清朝的国王被画得比臣子大更多。从画面的角度来看,可以说琉球王权的威严得到了具象化。

希望今后能通过实物,从不同角度对琉球国王的御后绘进行分析和研究。

编辑:凉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