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国际古迹遗址日 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

  • 来源:日本头条

4月1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为“《威尼斯宪章》60周年与时代挑战”。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城市活动举办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杭州潮新闻客户端、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道,北京时间4月18日上午,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良渚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开幕。这是该主场活动首次在良渚遗址举办。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委会揭牌现场。(图/杭州潮新闻客户端)

开幕式现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委会揭牌。“希望能够以总结良渚的遗址保护、遗址管理为基础,把好的经验推广出去,再把好的经验引进来,让良渚古城遗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发挥更大作用。”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说。

2022年7月6日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图/新华社)

当天下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良渚遗址召开,来自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威尼斯宪章》60周年与时代挑战”主题进行讨论交流。

16日,山东省2024年度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泰安岱庙举办。本次启动活动的亮点之一是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模式,采用“名山+名校”合作形式,由山东大学与泰山景区共同签署了“名山与名校”泰山世界遗产研究战略合作协议。

在岱庙,有数株柏树树龄已2000多年,相传为汉武帝泰山封禅时种植。近年来,泰山景区实施古树名木育苗工程,让这些汉柏开枝散叶,有了“子孙后代”。泰山景区将汉柏幼苗赠送给茂陵博物馆,让这些幼苗去往关中大地守护茂陵。

启动仪式现场,10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开工,千佛崖、城子崖、岱庙、泰山、纪王崮等一处处坐落于齐鲁大地上的古迹遗址将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新报告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图/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

18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发布《2023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报告》。

目前,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有5A、4A级景区29家,考古研学蓬勃发展。隋唐洛阳城、大明宫、殷墟、郑州商城成为点亮旅游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安吉古城、屈家岭、统万城等让偏僻乡村成为文化打卡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石峁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建有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到47家。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园主墓保护展示、墓园环境整治、保护性设施建设等核心工程全部竣工。突显遗址文化内涵、考古特色的融合性活动成为主流。

此外,2023年,中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游客总量67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其中秦始皇陵、圆明园游客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三星堆、秦始皇陵2家公园年度总收入均超10亿元(人民币,下同)。中国考古遗址公园年度累计资金收入44.75亿元,同比增长11.76亿。2024年下半年还将启动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威尼斯宪章》六十年 中国文保走向世界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1964年5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会议形成并通过了《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保护什么、怎么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奠定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成为遗产保护修复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介绍,基于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理念接轨的需求,中国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国际文件,对《威尼斯宪章》进行了系统引介和阐释。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指导下,针对如何将《威尼斯宪章》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并邀请了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等机构的国际遗产保护专家与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合作,研究制定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使得《威尼斯宪章》为基础的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方法在中国推广。

宋新潮表示,国际理念和保护技法的引入,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建筑遗产、土遗址和石窟等类型遗产保护修复的理论方法,也完善了我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最小干预原则,真实性、完整性等原则,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新的遗产类型,管理规划、遗产监测等手段,先后被中国文物工作者所认同,极大完善了中国文物保护管理的体系建设。与此同时,中国文物保护经验也伴随国际交流合作走向世界,为国际文物保护理念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中国智慧。

编辑:山佳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