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中央美院展出209幅19世纪洋风画和古地图

  • 来源:日本头条

“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以下简称为“艺荟中西”)于3月1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以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的洋风画,以及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澳门及广东地图为主,其中展出洋风画129幅,地图80件。

3月14日,参观者被展出的画作吸引驻足。(图/黎想 摄)

展览采用全景式和沉浸式的方式,向观众展示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澳门、广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观与历史变迁。“艺荟中西”图像展是全国性巡回展览,本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为巡回展览五站中的第一站。

自古以来,粤港澳地区文化一脉相承,而该区域文明的核心就是广州地区。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而澳门则隶属广州府香山县,自东西航线开通以来,澳门作为广州的“外港”,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枢纽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纽带与桥梁。

19世纪后,以旅居澳门的钱纳利为代表的西方画家与广州林呱为代表的中国画家,在此地区留下了一批反映清朝晚期的人物、风俗、风景以及其他题材的绘画作品。

展览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精选80幅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银川当代美术馆馆藏的中西古地图。第二部分,精选129幅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的清代至民国初期澳门及广东地区的洋风画,题材主要涉及广州、香港、澳门地区的市井生活、港埠风景、商旅贸易、肖像画等,真实地展示从宫廷到民间的中西方艺术互相借鉴和发展的历史情形,生动地复原了一段消失的“西画东渐”史。

本次展览策展人汪蓝介绍,古代地图作为大航海时代认知世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体现出对文明探究的多重维度,并且地图绘制语言的革新也深刻反映了中西之间视觉文化的调适。同时,古地图也是研究澳门乃至中国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及早期全球化方面的重要资料。

汪蓝进一步提到,将古地图及中国早期油画一起展示,不仅有利于探究文化的传播以及图像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解读地缘文化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另外,这不仅仅是一份历史的记录,也是一份宝贵的艺术遗产,生动地勾画出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发展演进轨迹,体现出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精神。

展览开幕之际,也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与澳门回归中国25周年。与会专家介绍,此次展览是澳门与内地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展现了中国“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发展思维理念,对文化艺术交流以及视觉图像发展,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历史例证。(完)

苏慧子/文

编辑:山佳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