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年锦》美出圈 服饰专家说锦绣纹样吉祥意
- 1708414953426
- 来源:南京《扬子晚报》
2024中国央视春晚节目《年锦》,以纹样传统服饰来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引发网民惊叹,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表示,中国传统服饰上绣纹样由来已久,可谓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2024中国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图/中国央视新闻)
中国传统服饰上绣纹样由来已久
2024年春晚《年锦》中刘涛、刘诗诗、李沁、关晓彤穿着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女性服饰,其服饰纹样采用的是敦煌学家常沙娜绘制的具有敦煌风格,寓意吉祥和美如意的纹样。《年锦》将千百年间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惊艳之美、纹样多彩之美、礼仪典雅之美,淋漓尽致展现在观众面前,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文化自信。
服饰绣图案历史悠久,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的上古时期就有用五彩锦绣制作礼服之传统。
明代穿枝花卉纹。(图/南京《扬子晚报》)
帝王冕服之十二章纹就是纹样的发挥。上衣六章纹用色彩绘,下裳六章纹用刺绣制作。根据《尚书大全》记述,十二章纹的色彩,大致上是:华虫纯黄色,宗彝为黑色,藻为白色,火为红色,粉米为白色;日用白山龙纯青色,月用青色,星辰用黄色。黑白相建伟黼,黑青相间为黻,这样就有白、青、黄、赤、黑的五色,绣之于衣,就是五采。所谓“黼黻文绣之美”,先秦贵族服饰无不以绣有纹样为尊贵。于是出现了龙凤纹、云雷纹、山形纹、几何纹、花卉纹、鸟虫纹等。
服饰纹样反映了人类生活及其文明的进步。战国至秦汉服饰纹样,从几何纹起步,发展到动物与几何纹结合,动物与云气纹、动物纹与联珠纹结合,总体说图案以动物为主要题材,用色偏暖。魏晋南北朝隋唐服饰纹样由动物纹转向花卉鸟虫纹。宋元明清服饰纹样广泛使用花卉与鱼虫、禽鸟,造型风格倾向写实。
唐代狩猎纹。(图/南京《扬子晚报》)
《年锦》中,刘诗诗穿的那件唐代大袖襦裙袖口为卷草立凤纹锦,上衣来自敦煌藏经洞出土唐代花卉刺绣,裙腰和裙摆则是来自法门寺的瑞兽纹、宝花雁纹,展现大唐盛世之美。黄强表示,隋唐五代纹样丰富多彩,集壮丽与秀美为一体,为丝织装饰开辟了新天地。联珠团窠纹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纹样,在团纹的周边饰有一圈小圆圈,如同联珠。这种纹样新颖、秀丽、华美。唐代的几何形纹包括龟背纹、方格纹、多角形纹、回纹、棋局纹、菱形纹,在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侍女图》中女性服饰上就有几何纹样。此外还有狩猎纹、宝相花纹。
而李沁穿的那件宋代褙子选用了花叶中有花的牡丹月桂纹,在花叶中还有各式花卉,配置了南宋背子、抹胸、百迭裙的常见套装,色调清新淡雅。黄强介绍说,宋代丝绸业在江南地区蓬勃发展,种植面积、产量后来居上,丝绸品种层出不穷。宋代纹样有几何纹、花鸟纹、其他纹三大类,细分则有龟背纹、方胜纹、雪花纹、象眼纹、曲水纹、六达晕纹、缠枝花纹、串枝花纹、婴戏纹、灯笼纹等。
北宋璎珞纹。(图/南京《扬子晚报》)
不同面料有讲究,纹样寓意各不同
中国服饰面料有布、纱、绫、罗、缎、縠、缎、绸、锦等多种。所谓锦是织有花纹图案的,色彩鲜丽华美的丝织品。锦是一种熟织物,多彩织物,能通过组织的变化,显示多种色彩的不同纹样。所谓织彩为文(纹)曰锦。
汉晋长寿纹。(图/南京《扬子晚报》)
锦的出现是中国纺织史上的里程碑,不仅把蚕丝的优秀性能与美术结合起来,使得丝绸具有了文化与历史属性,而且让织工的织造技术提升,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性,展示艺术美与技术精的完美结合。六朝时在南京出现了云锦,因灿如天上云彩而得名,又因为制造费时费力,有“寸金寸锦”之说。
所谓灿若云霞,自然是云锦织造中有色彩,有图案,展示出美丽性与华贵性。有纹样,有色彩,有绣工,才有锦的华彩。这些图案就是由龙凤、虎豹、仙鹤、稚鸡等动物,荷花、兰花、菊、仙桃等花卉草木,如意、灯笼等器物组成的纹样。
服饰上的不同纹样寓意富贵、吉祥,可谓花样迭出。黄强表示,宋元时期出现吉祥寓意的杂宝文纹样,如法轮、宝伞、宝瓶、祥云、金鱼、元宝等。此后又有了八宝、八吉祥、暗八仙等纹样。明清时期服饰纹样内容倾向于吉祥寓意。龙、凤、蟒、麒麟、狮子等象征权力与等级,牡丹表示富贵,松柏、龟、鹤代表长寿,石榴、葡萄寓意多子,梅兰竹菊传递君子品格,鸳鸯、并蒂花指向爱情。
汉晋茱萸纹。(图/南京《扬子晚报》)
此外,文字符号的纹样及图案,直接使用吉祥语,如汉代的延年益寿、长乐明光、万世如意等字语纹样。明代则有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福寿有余、富贵吉祥、福禄寿喜、福寿常团等字样。
编辑:山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