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独家专访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大使赤松秀一:疫情后在华日企并没未减少

  • 来源:孙冉

在日本外务省工作超过30年的外交官赤松秀一,曾在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和英国4个使馆分别工作过,说得一口标准的中文和英文,2021年9月1日就任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大使,在就任的两年中,既经历了疫情封城下中日民众共渡难关的时期,也适逢疫情后的中日经贸和民间交流的高速发展期。 ▲2023年12月4日,赤松大使在上海总领馆接受《东方新报》专访。(本报记者何江摄

12月4日,本报记者在上海总领馆专访了赤松总领事。正如赤松总领事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的“上海总领馆所辖的华东地区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日中交流的最前线和主要舞台”,恰好点出了上海总领馆在中日关系中的特殊角色。而从2019年6月,日本政府提升了上海总领事的领事级别,成为了大使级总领事。享受此殊荣的仅有上海,香港和纽约三个领事馆,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对于上海以及华东地区的重视。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
问: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值此45周年之际,想听一听总领事先生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和对今后的展望。 答:我认为45周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转折点。45年前,当时邓小平副总理代表中国第一次访问日本,乘坐了新干线,视察了各种各样的工厂。然后表示:“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可以看出邓小平先生也在当时看出了日本在战败之后,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状况。回到中国后,很快实施了改革。4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日本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也有很大影响。 日本方面从1979年到去年3月,对中国共享ODA总额达到了约3.7兆日元,和其他民间的融资共计下来会达到10兆日元左右。这是金额巨大的投资。不仅如此,日本与中国在历史上有长达2000多年的往来史。

 人才交流一直也非常盛行,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的人才培养,相互之间也有很多影响。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还有人才培育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这方面日本也为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 另一方面,现在中国实现了迅速的经济增长,也实现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尤其是在物质丰富发展先进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很多和日本非常相似的问题。比如少子化、高龄化的问题,以及低碳社会等各种常见的问题。因为处于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从同样的视角来看,处于正在发展之中的国家具有明显的共通性。 所以,在回顾至今为止45年的同时,我重新感受到中日双方有许多共同的课题,并希望进一步扩大今后的合作空间。 ▲2023年5月,由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和上海市友协共同主办的中日氢能产业交流在临港新片区举行,图为赤松大使致辞。(上海总领馆供图) 

问:文化、教育、观光、交流等都是日中友好往来的重要因素。您怎么看待这些领域的交流合作? 答:我认为在世界上也没有像日本和中国这样的关系。具有2000年以上的往来史,从日本方面来说从中国学习到了建筑、佛教、茶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即使是现在,日本的新社长就任时对员工进行训示,引用的典故也来自中国的《论语》等。我认为没有像日本这样更了解中国的国家了。

除了这样的共通性之外,在明治维新时期及以后,中国的周恩来总理也是这样,在日本学习,使用日本从西欧学习到的内容组成的汉字,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金融”之类的词语,如今在中国也广泛地使用着。中国在高速发展之中,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影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日的共通性是独一无二的。在亚洲国家中韩国、越南也受到了中国文明的影响。但像日本这样学习后,还将文化反向输出回中国的国家是没有的。我认为这并非恩惠,而是一种互利主义。 ▲2023年11月29日,赤松大使出席了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的苏州松下生产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工厂开工仪式。图为赤松大使参观了新工厂,并与松下控股副总裁本间哲朗以及在当地出差的松下互联CEO樋口泰行等人就当地的经济形势和该公司的业务计划等交换意见。(上海总领馆供图) 

问:为纪念45周年,今年在上海也举行了多场特别纪念活动,可以介绍一下吗? 答:日中关系一直在持续改善中,疫情放开后,民间的交流也在不断推进。特别是在11月16日在旧金山举行的中日首脑会谈中,双方重新确认了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同时,再次确认了为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的共同认识,两国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具体的合作。 我们也持续推进着合作,特别是和上海市之间具体的交流不断地进行着,今年5月由我馆和上海市友协共同主办的2023中日经济合作研讨会——中日氢能产业交流在临港新片区举行。

6月,我馆和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创新与共创’中日企业创新合作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9月5日在上海举办“2023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会”,由日方的350人和中方的150人组成的500人规模的青少年交流团,与上海各界代表、日本驻沪机构和企业代表共同参加。10月,和上海友好协会一起举行了中日康养产业论坛,讨论了中日双方共同关心的老龄化课题等。 除此之外,上海总领馆关于日本传统的茶道、和太鼓等文化方面的活动也在不断举行着。能够培养出更多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中国年轻人,我非常高兴。 


赴日签证 

问:疫情前上海总领馆是中国签发的赴日签证是最多的一个领馆,疫情后,这个情况有改变吗? 答:没有变化,我馆的签证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最多的。签证发放数量在今年暑假前就恢复到疫情之前大约7成。工作人员基本都需要加班,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游客申请签证集齐资料也很不容易,都不希望阻碍中国人前往日本。 问:今年签证发放的数量比疫情前是增加了还是持平呢?赴日签证的申请标准是否变严格了呢? 答:签证目前还没有恢复到最高峰时期有大量团体游客的状态。和疫情前1000万人次中国赴日游客的数量相比还很少。也许有人认为日方限制了赴日签证的申请,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签证发放的条件并没有改变,和以前是一样的。 

中日经贸合作 

问:以上海为焦点的中日经济交流,从疫情爆发到现在有怎样的评价呢? 答:除了上海市以外,居住在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西省的中国人大概有3亿人,和美国人口差不多,也和日本的经济规模差不多,拥有很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从与日本的关系来看,在华日企的7成集中在这个区域,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7成左右集中在这个地区。 在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及刚刚提到的四个省,是上海总领馆的领区,也是日本和中国经济关系最密切的地区。这是在日中关系发展中,经过多年建立的重要经济纽带,我认为今后也不会改变。

 关于疫情前后的比较,现在的日本企业,与疫情前相比几乎没有减少。这一点可以从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的会员数量以及日本人学校的学生数量增加来进行佐证,一度日本人学校的学生数量在疫情期间相对减少了,有很多在华工作的日本人暂时回了日本,但是现在差不多恢复了原状。我认为这归功于日本企业和中国一起度过了疫情难关,推进了合作关系。另外,我认为也有文化原因,日本人还是比较容易适应中国的生活的。 ▲2023年11月29日,赤松大使赴苏州市拜访,与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会见交流。(上海总领馆供图) 

问:那么贸易和投资方面怎么样呢? 答:中国的经济目前没有实现期待中的v字恢复。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也一直在努力,虽然经济不容乐观,但是也没有立刻撤出中国。今年我见证了许多在华日企的新工厂新办公室的启动,比如松下中国在苏州的新工厂等。 问:关于日本企业,请问在这边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轶闻吗? 答: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封控时期,大家为了复工复产都住在一起,一起努力工作的日子。

还有就是12月初刚刚颁发了白玉兰奖,这是上海市旨在表彰和感谢杰出外籍人士为上海对外交往和城市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的荣誉奖章。从设立至今获奖的日本人共有354人,是获奖最多的国家。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与中国经济方面的深刻联系。上海的世界百强企业里,美国的企业数量最多,第二位的就是日本的企业,约占不到3成左右。在上海,有很多日企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日地方合作 

问:您经常在浙江省和江苏省之间往返,咱们同地方上的合作也很密切?对于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商业环境,您怎么评价呢? 答:在江苏省,有着中日(苏州)地方交流发展示范区,在中国被指定了6个像这样的示范区。我的前任总领事磯俣秋男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在长三角地区的日中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效交流平台“苏州官民对话”。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多次延期,但即便如此也在3年的时间内开办了6次活动。 和地方政府对话,给日企带来了很大的安心感。我想这也是日企对苏州投资增加的一个原因。分析原因的话,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地方政府的努力,他们积极回应了日企的诉求。行政服务好成为了企业愿意投资的主要原因。 

就任两年感想

问:您除了在中国使馆,还在美国、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任职过,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可以讲讲您和中国的缘分吗? 答:是的,我在中文圈与英语圈生活的时间差不多长。但是我感到1990年和如今的中国,如同两个国家一样。90年代我刚来中国时,还在实行发配各类券的政策,例如粮票等等,没有这些票就无法购物。1990年我刚来上海旅行时,并没有如今这些高楼大厦。

对于如今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我真的非常吃惊。当时从上海到北京,路上我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但是如今只需要4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如今日本外务省的方针之一,就是建立中文圈关系,了解更广阔的国际社会。不论从美国、欧洲还是东南亚来看,目前都在和中国建立关系。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另外,中国也属于世界大国,无论哪个地区都明白,需要学习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关系。从我个人来说,也并非在美国就只关注美国、在英国就只关注英国的事情。果然还是需要以中日关系的视角出发,建立中日关系,并且明白哪里都有中国的朋友。 ▲2023年11月20日,赤松大使出席在上海市内举办的纪念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第10次上海日本白玉兰会友好交流会。图为赤松大使致辞。(上海总领馆供图) 

问:自您2021年就任以来,已经过了两年时间。对这两年,您有什么感想呢? 答:我认为上海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最初来到中国时,听到人们形容苏州和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听到这句话后,我立刻从北京前往了上海,自那时候已经过去了32年。 来到了上海总领事馆之后,切身感受到了这里是与中日关系有着2000年历史的地方。另外,也结识了许多有共同话题的中国友人。这说不定也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前往海外,也很愿意和外国人交流。真心感到交了很多的朋友,扩充了广泛的人脉。与非常努力的各位中国友人相识,我认为是很有趣的经历。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