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青年对话会”(以下简称对话会),11月19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成功举办。
对话会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日本内阁府共同主办,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和日本青少年国际交流促进中心承办。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董霞、日本内阁府青年国际交流局局长由布和嘉子出席活动并致辞。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长吴怀中、东京大学大学院教授高原明生作主旨演讲。
中日青年交流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纪念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全国青联和日本内阁府自1979年起合作举办中日青年交流项目。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首个政府间青年交流项目,迄今已持续开展45年,为推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重要贡献。
在中日关系处于承前启后重要节点的当下,新时代的中日青年该如何承担使命?对话会上,大家提出了寄语期待,分享了交流感受,提示了未来努力方向。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董霞在致辞中表示,中日一衣带水,和平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去年,中日两国庆祝了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今年又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习近平主席与岸田文雄首相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会见,两国领导人重申恪守包括条约在内的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共识,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两国关系定位。
董霞寄语两国青年,期待他们:“传承友好传统,拓展伙伴关系,为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加强互学互鉴,增进理解互信,共同为弘扬亚洲价值观、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日本内阁府青年国际交流局局长由布和嘉子,在致辞中分享了青年参加往届对话会的感想:“在过去三年间举办的线上交流中,我们收到了与会青年诸多积极的声音,如‘为了向对方国家传达本国的准确信息,我比以往更认真地调查自己国家的情况,加强了对本国的理解’‘我亲身体会到了不被刻板印象所束缚,实际交谈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与积极参与社会贡献活动的同龄人相识,自己也想要制定更高的目标去行动’。大家充分地交换了意见,交流踊跃。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对话会,能进一步加深肩负下一代希望的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以《中日青年携手共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为题,回顾梳理了中日缔约45年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交流合作的主要内容,和青年交流的各阶段特点。

在演讲中,吴怀中分享了他对中日青年交流的思考与建议,提出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两国青年群体有责任创造良好舆论及传播环境。
吴怀中表示,青年受传统及历史因素影响较少,往往更具包容性,更能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也更容易调整和改观对对方国家的片面认知。事实上,中日两国年轻人总体上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对对方国家的态度更为正面。同时,青年层拥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技术能力,能够使网络化时代的信息及文化源流方向发生巨变,并向社会其他群体扩散。未来需要把中日青年交流与话语构建、叙事体系创新等国际传播工作充分整合起来,加强知识、文化、传播交流,发挥合力作用。

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教授高原明生也在演讲中提出,新时代中日青年的使命之一就是保持客观理性,跨越信息鸿沟,增进交流,减少误解误判。今年最新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日民众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较低。
高原明生认为,这一现实背后,是两国民众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而这一差异正是获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高原明生建议青年要主动破除信息鸿沟,认真倾听对方意见,避免排他性。要贯彻“原文主义”,多通过原文而不是媒体转述获取信息。
在下午的青年线上交流中,两国青年围绕文化创新、数字经济、气候变化、优质教育、少子老龄化话题,展开了分组讨论。
来自少子老龄化小组的中田一平提到交流感受时说:“中方的两位青年与我们分享了在养老和婚恋一线工作的心得,非常有现场感,这些都是我平时通过看新闻,难以得到的信息和体验。”
中国青年也同样受益匪浅,朱妍玓表示:“日方介绍了日本育儿成本高和工作压力大问题,以及相应政策的具体调整方案,对我们中方启发很大。这次交流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创新能力以及知识储备,让我看到了中日青年面对重大社会问题深入思考以及提出对策的专业能力。我们也热烈地期待中日青年未来能在更多专业领域互学共建,发挥两国优势和青年作用,为解决共性社会问题提供更多的典型范例。”
日本内阁府青年国际交流局局长由布和嘉子,在致辞中分享了青年参加往届对话会的感想: “在过去三年间举办的线上交流中,我们收到了与会青年诸多积极的声音,如‘为了向对方国家传达本国的准确信息,我比以往更认真地调查自己国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