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围屋里的古老技艺 客家织带暗藏“玄机”!
- 1672993981948
- 来源:日本头条
近日,江西赣州一位老人编的织带火了!窄窄的织带上,看上去只是布满了整齐的花纹图案,实则暗藏“玄机”。客家织带技艺是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的织带是绑在额头上,用于扎头帕的一条丝带样的物品。
黄竹英正在编织带。(图/新华社)
第一眼“啥?”第二眼“哇!”
综合新华社、中国央视新闻报道,74岁的黄竹英奶奶将美好的祝愿“加密”在了客家织带上,让这项非遗技艺受到大家关注。
将手机向左倾斜45度,一起找“彩蛋”。(图/中国央视新闻)
不少网民直呼:太神奇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中国胜利”“江山美丽”“国富民强”“幸福美满”等美好祝福都被编织在其中。网民纷纷表示“一开始没看出来,后面直接哇塞!”“看到字的那一刻眼前一亮”
编织者黄竹英奶奶今年74岁,出生在江西省龙南市龙洲社区一户普通的家庭。因父亲过世早,黄竹英早早便学着照顾家庭,结婚后她丈夫生病三个小孩也需要照顾,黄竹英白天做藤椅卖,晚上得闲的时候就做织带补贴家用。
2018年,凭借过硬的手艺,黄竹英成为关西围景区的“员工”,日常工作就是展示传统技艺。游客们最称奇的莫过于黄竹英手中带有美好寓意文字的织带。
藏在织带上的“幸福美满”,你认出来了吗?(图/中国央视新闻)
藏在围屋里的古老技艺
赣州《赣南日报》报道,客家冬头帕是北方头巾文化的延续和闽粤赣本土文化的结合。客家人从相对开阔干燥的北方平原迁移至多雨潮湿的南方丘陵,为了御寒防湿,头巾更加成了客家妇女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赣南地区客家中老年妇女服饰最典型的特征。
客家冬头帕一般是在妇女坐月子时和步入中年后佩戴,以前,客家女子出嫁时,杠盒里的嫁妆中必定有六根冬头帕织带,寓意着带带(谐音“代代”)相传,多子多福。
客家冬头帕由披肩、护额、织带三部分组成,红褐、黑、白相间条纹的披肩,象征客家层层的梯田;额前部的大块黑色面料即护额,配上艳丽的两根织带,有如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养育祖先的黄河和抚育子孙闽粤赣地区的河流。体现了客家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想要编织织带部分,先架线,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固定在绠瓠子上,架成两层;然后是编织,把架好的线一端在墙壁或柱子上固定,另一端系在腰上或者绑在凳脚上。开始编织,编织的形成靠带尺左右穿梭,上上下下,挑挑拣拣,把一根黑线或左或右变成带子的横线,织成一串文字和图案;最后是下架。把编织好的丝带取下来,把多出来的线拧成一团,打上个结,一个漂亮的织带才算完成了。这就是织带技艺。
这份民族文化瑰宝寄托着黄奶奶对家国的无限深情。在黄竹英编织的织带里不仅有蝶恋花、彩蝶飞舞、花开富贵等精美图案,还有一些美好寓意的文字一梭一线的织在里面。黄竹英说做这种带字的织带她不是首创但看到这么多人喜欢还是很高兴。“新春快到了,织上这些祝福的话希望国家和个人都能够越来越好。”黄竹英奶奶说。
编辑:肖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