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张艺谋“不反抗的批判”——从《陆犯焉识》到《归来》

  • 来源:多元文化会馆

12月17日多元观影会第十四期

影片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

逢晚我能喻,归路汝焉识?

2011年,一部《陆犯焉识》,让严歌苓走向了文坛的一个新高度。这部长篇小说,是她创作史上具有颠覆意义的转型之作,也被评为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大收获,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4年春天,导演张艺谋和编剧邹静之对这部小说进行改编,让其再受瞩目。电影公映后,就取得了首周8200万元的票房成绩。著名导演李安称之为很好的存在主义电影。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也夸赞道“Powerful”、“Deep and emotional”。

这就是我们本周本期多元文化观影会要上映的影片——《归来》。

影片介绍

《归来》由陈道明和巩俐担任男、女主角,新一代“谋女郎”张慧文饰演女儿丹丹一角,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

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他的行为给怀有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带来巨大的压力。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冯婉瑜与父亲陆焉识相见,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

文革结束,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迫使陆焉识做出了对他来说最荒诞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

触及敏感时期的题材,影片要如何呈现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那段复杂的岁月?希望拍出情怀、剔除商业元素的张艺谋,能否实现纯粹艺术风格的“归来”?与作家严歌苓继《金陵十三钗》之后的再度携手合作,是否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一切答案,都要等到观影之后揭晓。

影片放映结束还会有

现场互动问答、自由讨论环节

加上我们精心准备的好礼相送

活动详情

【时间】:2022年12月17日(14:00~16:30)

【地点】:多元文化会馆B1F

(東京都港区赤坂6-19-46TBKビル)

入场费:500円(ドリンク制)

人数:30名限定先到先得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填写报名表即可报名

点击末尾的【阅读原文】也可报名哦

主办:亚洲太平洋观光社

协办:株式会社Rrecord China

来馆方式1)都营大江户线・地下铁日比谷线六本木站7号出口步行7分钟2)地下铁千代田线乃木坂站1号出口步行6分钟赤坂站6号出口步行6分钟

影片亮点

从《陆犯焉识》到《归来》

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中,严歌苓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置放于厚重的历史题材和政治变迁的大背景之上,以“我祖父”为叙事的主人公,讲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红色风暴中被摧残的命运史,写出了一曲政治与历史夹缝中的人生悲歌。

而电影《归来》,相较400多页的小说,却只节选了原著中最后30页的故事为母本——冯婉瑜苦等“右派”丈夫陆焉识几十年,却因失忆与丈夫重逢时相见不相识,陆焉识以一个陌生人的形象陪伴妻子左右,直至影片结束。

《归来》淡化了一些时代背景的敏感元素,换了一种方式去呈现——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窥视当时宏大的历史背景,集中于讲述家庭感情裂痕产生和修复的过程。这种“做减法”式的改编被导演张艺谋表述为“从未使用过的冰山一角的改编方式”,在原著作者严歌苓看来,《归来》对《陆犯焉识》的改编是可以“以一滴水见太阳”的。

张艺谋的这种做法,无疑是经过积淀之后对特殊年代的理性表达,以一种“不反抗的批判”态度,以更加理性和节制的方式去反思那场浩劫。

从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文学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赋予影视作品不动声色的力量,接着电影迈出了有探索性的一步,立体呈现了一种银幕伤痕,十分朴实又有分寸地传递了一种悲情。

这一场“归来”,也是导演的“自我归来”,删繁就简、返朴归真,不再借助浓烈色彩,而是洗尽铅华,呈现一种小说改编的银幕新方式。

多元观影会简介

/观影的另一种形态/

多元观影会,顾名思义,就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促进多元交流的场所。我们为你提供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并给你创造观点互动与独立思考的可能性的空间。为在日华人与日本人提供了解、观赏中国小众电影的机会,共创中日交流的良好环境。

除了在观影会现场分享自己对当日放映电影的体验和思考,我们还有专属社群等你加入、畅所欲言。加入“电影爱好者联盟”,这里会因你的一声喝彩,一次发问而变得更有意义!这里收集有想法的声音,收集你的电影观点,快来留下你的足迹吧!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