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块而制”到创新产品 墨汁可以这样“玩”
- 1752134098592
- 来源:亚太快讯
位于北京中轴线西侧的琉璃厂,是一条翰墨飘香的文化街。在这里,珍藏版的古旧书籍,唐宋古碑拓片,齐白石、徐悲鸿的名作……都能让往来者浸润京味“文化气息”。分布在街道的老字号店铺们,也在坚守着笔墨纸砚的传承。
顺着墨香,就能看到一幢古朴的二层砖楼,这里正是一得阁非遗博物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魏光耀向记者介绍了这项百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破块而至 一得阁“拯救”多少赶考学子
墨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回顾中国制墨技艺的发展,从古代的固体墨块到如今便捷的液体墨汁,是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魏光耀说,160年前,一得阁创始人谢崧岱突破性地发明出墨汁,彻底改变了中国延续千年的用墨传统。
这对那时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墨从固体到液体的改变,学生不再需要磨墨,节省了时间,还能把心思更集中在考试上。
魏光耀表示:“一得阁的创始就是‘破块而制’,就是把固体墨做成液体方便使用,这是一个对于墨的创新。”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于2014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官网这样介绍,“在中国经过几代匠人的探索,‘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
花香墨汁、彩色墨汁……让年轻人爱上“墨宝”
一得阁墨汁至今仍沿用口传心授的保密配方,遵循百年传承的工艺标准。此前专注于制墨技艺本身的魏光耀,在成为非遗传承人后,也肩负起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重任。魏光耀表示:“传承主要是人的传承,选人、用人、培养人非常重要。一得阁的每一个阶段会在这方面花很大的精力。人选好之后会举行拜师仪式,拜完之后就会进行培养、培训。从原材料、制作工艺等都要口口相传。”
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一得阁也在探索创新之路。魏光耀表示,近年来一得阁推出了桃花香、桂花香、艾草香等系列花香墨汁,将非遗技艺与嗅觉美学相结合,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另外,他们还开发朱墨、青墨等彩色墨汁,以适配现代书画的创作需求。
魏光耀表示,中国的非遗大部分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一项非遗技艺,它的目的与初心就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他表示,市场有需求,他就会去研发,去做产品。以后也会紧跟这个时代的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去不断创新。
中日用墨各有风格
在深受中国传统书画文化影响的日本,制墨技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魏光耀未曾到访日本,但通过参加活动与日本朋友交流制墨知识后发现,中日两国因文化属性、艺术创作需求不同,在制墨材料和墨汁品质上存在差异。“(我)在参加活动时和日本朋友交流过墨的相关知识。我觉得每个地方的文化属性是不一样的。当然做墨的材料也是有区别的。墨汁做出来之后要讲究实用性,比如写榜书要用特别流畅的墨汁写,用大笔蘸;而画焦墨画就需要用稍微浓一点(的墨汁)。”
“中国国画讲究墨分五色,象征一种意境。日本画则讲究一种空间感和美感。欣赏方式不一样,创作的点就不一样,所以对材料的要求是有区别的。”魏光耀解释道。
墨汁不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是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今,一得阁美术馆和书画院也成为了琉璃厂的文化地标和艺术殿堂。这里不仅收藏了众多名家书画作品,还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成为海内外艺术家和书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圣地。
至此,160年一得阁墨汁书写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绵延不绝,更是中国非遗技艺在当代的花式绽放。(完)
文/万鲤
编辑:万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