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发全自动蟑螂“赛博格”改造技术 目标应用于灾害救援

  • 来源:网络编辑

(亚太快讯消息)据NEWS Post Seven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的研究团队近日成功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可在68秒内完成对蟑螂的“赛博格”自动化改造。这些搭载微型摄像头和传感器的“赛博格蟑螂”未来有望被投放到地震或核事故等危险灾害现场,用于勘察灾情并协助生命救援。

该技术由长期从事赛博格昆虫研究的佐藤裕崇教授团队开发。研究人员在蟑螂背部安装一块集成微型计算机的电子基板,即所谓“背包”,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对蟑螂行动的精确引导。改造流程包括先将蟑螂诱导进入休眠状态,再由机器固定其身体,利用机械臂安装仅重2.3克的3D打印背包并接入电极。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耗时仅68秒,相比人工操作所需的约15分钟,效率显著提高。

蟑螂因其身体强韧被认为是最适合进行赛博格改造的昆虫,但该技术未来也可扩展至其他物种。利用活体昆虫进行改造几乎无需额外动力即可实现移动,从而可将有限能源集中用于无线通信、图像传输等高耗能功能。凭借其能够进入狭窄或危险区域的特点,赛博格蟑螂在人类无法直接抵达的灾害现场具有独特优势,既可用于定位受困人员,也可监测辐射污染扩散,降低二次灾害风险。

今年3月28日缅甸地震灾区首次实际应用了该项技术,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团队表示,未来计划将热成像摄像头、麦克风及惯性测量单元(IMU)等更多传感器集成至“背包”中,打造功能更全面的“蟑螂救援单元”。

佐藤教授同时也在日本多所大学及高中开展科普讲座,积极推动公众对前沿科技的理解。作为新加坡顶尖研究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在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5名。

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第15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图源:NEWS Post Seven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