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这届中国年轻人为啥爱上“邪修”?

  • 来源:杭州潮新闻

这段时间,“邪修”之风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这个原本经常出现在武侠、修仙小说中,代表“旁门左道”修炼方式的贬义词汇,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渗透进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养乐多烧排骨。(图/杭州潮新闻)

用养乐多做蜜汁叉烧,把自己想象成是狗狗不能吃巧克力……从“邪修做饭”到“邪修减肥”,各种新奇、反常规的生活方式不断涌现。而这些看似荒诞的“生活实验”,不仅成为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更凭借意外高效的结果被不少人点赞:确实很有用。

万物皆可邪修

渗透生活各个领域的反常规操作

“过去‘邪修’更多带有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接受的负面色彩,但现在它却成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高频流行词’。”00后小婷说道,现在她在搜索时,会习惯性在前面加上邪修这一设定。

在小婷看来,“邪修”的核心逻辑,是敢于跳出传统框架,用“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解决生活难题。而目前,这一逻辑已延伸到饮食、减肥、体态管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万物皆可邪修”的热潮。

在社交平台上,“邪修做饭”的热度可谓一马当先。“邪修做饭有多简单”等相关词条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近30亿次,网民们致力于“混搭”与“便捷”做到极致。除了此前流行的养乐多烧肉、百香果鸡爪以及蜜雪冰城饮品烧排骨,还有源源不断新增的创意食谱。

比如,用手抓饼做锅盔,在电饭煲里做东北麻辣烫,还有用空气炸锅炼出喷香的猪油……各种“邪修”做法层出不穷,微波炉和空气炸锅也成为了年轻人邪修做饭时登场率最高的最佳拍档。

“邪修减肥”则跳出传统减肥的条条框框——跑步等运动方式不喜欢,又或者坚持不下去,但可以在KTV连续几个小时又唱又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无痛掉秤。《甄嬛传》等电视剧的忠实剧迷,则可以尝试代入里面的主人公,以当妃子的要求来管理自身体重。而关于如何戒掉容易让人发胖的甜食,更有网民分享“邪修”妙招:把自己想象成心爱的宠物狗,狗狗不能吃巧克力,饮食上要细心呵护,通过情感和心理暗示来实现饮食控制。

“邪修调整体态”,则以“碎片化、场景化”的操作打破以往的训练门槛,对于“爱偷懒”“嫌麻烦”的年轻人来说,无需专门腾出时间,只要想到随时就能做,从而在日常场景中潜移默化地改善体态问题。比如,想象从胸口发射出奥特曼光波,背一下子就不驼了;老是耸肩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公鸡,准备打鸣,肩自然而然就放松下来了。脖子前倾,只要想到前面有一坨垃圾又或者是一块石头会掉下来,马上就能见效。

邪修为何“真香”?

离谱表象下的高效解法

“看起来离谱,实践起来真香”。这是多数尝试过“邪修”的年轻人的共同感受:“邪修”的“有用”,不仅在于实际效果,更在于其降低了行动门槛,让“改变”来得轻而易举。

“办过健身卡,报了游泳课,但还是一样都没坚持下来,体重工作以来直线上升。学着邪修减肥以后,三个月下来瘦了10斤。”23岁的新媒体从业者小周介绍称,现在他在吃饭的时候习惯“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一位盲人,通过闭眼吃饭,强迫自己细嚼慢咽,让饱腹感跟上进食速度,从而避免进食过多。”

“再来就是观察家里猫猫的运动习惯,她伸懒腰的时候我就做几下扩胸运动,她舔毛的时候我就做平板支撑。同时在饮食上向她看齐,避免重油重盐重糖的食物,每天吃饭时间规律起来。”小周坦言,传统减肥需要“制定计划、严格执行”,压力太大,而“邪修”更像“玩着减肥”,“不用强迫自己,反而能长期坚持,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之前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后来尝试网上的邪修读书法,架起手机假装学习主播在直播,不仅手机不玩了,学得也更投入了。”大三准备考研的小姜说,现在就连室友们也纷纷开始效仿,“有的看起了自己喜欢的外国小说学单词,记得反而更牢了。”

“以前觉得做饭必须‘备菜、炒菜、洗碗’一套流程,想想就累,经常吃外卖。后来试了‘邪修做法’,比如用螺蛳粉汤煮面条,加个鸡蛋和青菜,几分钟就能吃,还不用洗很多锅碗瓢盆。再或者用空气炸锅按照网上的教程‘炸万物’,每周做饭的次数直线上升。” 在1999年出生的小宋看来,邪修做饭能够让食物更速成,下了班以后轻松解决吃饭问题。“而且有时候发明出新菜单,朋友圈一分享,还能收获一票点赞,情绪价值很到位。”

不过,小宋表示,“邪修”也并非万能。之前她曾尝试过“巧克力炖排骨”的“邪修菜谱”,结果“甜腻到无法下咽”;也尝试过“每天喝爱喝的饮料喝到饱”的液断邪修减肥法,差点低血糖。“但失败也是‘邪修’的一部分,”小宋笑着说,“反正成本低,试错也不可怕,成功一次就能收获惊喜,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很有乐趣。”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