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游客投诉“鲁迅吸烟墙” 景区回应:尊重历史

  • 来源:亚太快讯

继前不久“鲁迅同款毛背心”火上微博热搜后,近日,“鲁迅抽烟墙画”紧跟着成了中国公众关注的新焦点。此事受到媒体关注的原因是——浙江省绍兴市鲁迅纪念馆附近那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打卡墙”,遭到了游客投诉。投诉者孙姓女士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不仅会误导青少年,还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建议将其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

近日引发游客投诉的“鲁迅吸烟墙”的墙画。(图/绍兴鲁迅纪念馆官方微博账号)

鲁迅纪念馆回应投诉: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

综合《北京青年报》、济南海报新闻报道,“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一事引发的热议不断。有网民认为,“这一形象太经典了”“受众并没有那么禁不住诱惑”。也有人提醒,就墙画引发的“公共场所点烟打卡”行为,更值得关注。此前有媒体联系到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收到了投诉,已经在处理。”

当地时间8月25日晚,“绍兴鲁迅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关于“鲁迅故里景墙画面误导青少年”一事,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现回应如下:

近日,有位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称“鲁迅故里景墙使用鲁迅吸烟画面,系误导青少年,要求更换”。随后多家媒体转载和报道此事,引发广大网民关注。同时,有百余位热心人士通过“12345市长热线”及咨询电话联系我景区,要求景区坚持尊重历史,不要因为个别人的观点修改相关画面。

绍兴鲁迅故里是鲁迅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2002年鲁迅故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启动,2003年竣工,建成后的鲁迅故里包含鲁迅祖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风情园、纪念馆,入口处设置鲁迅故里标志性景观即鲁迅故里景墙。鲁迅是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倡导者,景墙用木刻形式表现,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富有民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

景墙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是鲁迅故里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绍兴的重要打卡地。鲁迅故里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关注此事。我们将一如继往做好鲁迅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欢迎广大游客来绍兴参观鲁迅故里景区!

据上海《新闻晨报》8月26日报道,截至发稿日,投诉人孙女士在社交媒体上那条原本置顶的关于鲁迅夹烟墙的文章已经看不见。

鲁迅长孙周令飞: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

记者25日联系到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对于游客提意见这件事本身,周令飞表示:人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我对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人是尊重的。”至于墙画要不要修改则是另一回事,“我个人觉得一笑了之即可,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周令飞说,“我们应该做的是铭记历史、尊重历史。”

周令飞对记者称,自己曾经也抽了大约20年的烟,一度抽得很凶。“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包。但是从1995年起我就戒烟了,再也没抽过。”他说,“走在路上闻到别人的二手烟我也会躲着走。”

鲁迅手持香烟墙画该不该被投诉?

武汉《湖北日报》报道,据官方信息介绍,该墙画是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部分游客到鲁迅纪念馆参观游览时,会到这面墙点燃打火机“给鲁迅点烟”,拍一张打卡照。

鲁迅是中国青年人心中的精神领袖,鲁迅爱抽烟也是客观事实。按照现在的健康理念来看,鲁迅酷爱抽烟的习惯的确不值得效仿,但年轻人“点烟式”打卡,只是一种有仪式感的个性纪念方式。如若这些行为没有过度,可理解为在青年人心中,鲁迅不仅是精神领袖、文坛巨匠,也是一个可亲近的朋友,是一位可以跨越百年进行平等对话的前辈。如果认为鲁迅的一幅画就能误导年轻人抽烟,既低估了鲁迅,也低估了现在的中国年轻人。

前一阵子“鲁迅同款毛背心”热销,说明鲁迅作为中国近代文学“顶流”的影响力不减。实际上,鲁迅的文章和著作对人们来说是常读常新的,相关文创周边和经典语录流传甚广,鲁迅在中国人心里从来没有淡出过。把鲁迅当作百年前的青年人看待,就会看到他身处那个时代的困惑、痛苦和烦恼。而鲁迅“手里的烟”,和他深沉的思想、犀利的文字有着强烈的关联,是属于他所处历史时代的缩影,因此并不适合用现代社会的规则去规范。

理解、共情和传承鲁迅精神的正确方式,是将其抽烟的习惯融入到鲁迅整体的思想和行为中把握,而不是把鲁迅抽烟行为单独割裂地看待。这不是在美化吸烟,而是理解真实的历史人物,需要人们尊重他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并将他还原到客观的历史环境中解读。

保留公共场所的人文性,与禁烟文明规范并不相悖。认为带有鲁迅抽烟形象的墙画会引导人们抽烟的想法,狭隘化了公众的理解力和包容力。直面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才是更合适的教育和引导公众的方式。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