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日本女子车站被“藏有刀片”的戒指割伤!却引出在日外国人犯罪率下降的真相
- 1755326026856
- 来源:旅日侨网
7月下旬,日本横滨站发生了一起颇为特殊的伤人事件。
一名日本女性在站台等车时,被另一名女性用戒指状的小型刀具划伤手臂。受伤部位仅为轻微擦伤,但由于工具造型新奇且隐蔽,马上引起了社会关注。
警方介绍,这枚直径约2厘米的戒指内藏有一把约6毫米的小刀刃,按下按钮后瞬间弹出,外观看上去与普通戒指无异。
据调查,持有该戒指的女子为35岁的在日中国籍人员潘康,居住在神奈川县川崎市。潘康表示,事发原因是在等车时,她被另一名37岁的日本女性插了队,所以产生了争执,一时冲动就伤到了对方。潘康解释,自己平时佩戴该戒指是出于防身考虑,因为此前曾在日本遭遇过骚扰。
目前,警方已以涉嫌伤害罪将潘康逮捕,案件仍在调查中。事件也让不少日本网友讨论起“防身用具”的安全与管理问题。
会弹出刀片的戒指……难道本职是什么间谍或者刺客吗?我觉得普通人几乎不会有这种戒指。真希望不要有人随身佩戴这样的武器乘坐电车。
因为遭遇过痴汉,所以随身携带防身用品→可以理解;防身用品选择了带刀片的戒指→虽然我不知道还有这种东西,但可以理解;与女性推搡时一时恼火就用它割伤对方→无法理解。这已经超出了自卫的范围,一旦这样做,就变成了和最初的痴汉行为没有区别的“会伤害他人的人”了。
如果只是从个别事件来看,可能会感觉外国人犯罪变多了,但实际上这几年的外国人犯罪率百分比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对此产生了疑问。我看到几年前的数据是呈下降趋势的,所以我有时也会想,会不会只是被媒体牵着走了,才让人感觉好像变多了。我对各个网络新闻网站都没有公布最近的外国人犯罪率这一点也有些疑问。现在真的越来越觉得媒体不可信。反而是AI更能帮我找到信息,还会注明来源,这样我就可以自己判断哪些信息要接受、哪些不要。
在网络评论中,有人感到佩戴带这类具有杀伤力的装饰存在风险,也有人提出了正当防卫和主动伤人之间应当有明显的界限。更有理智的声音提醒,不应因为个别负面事件而对整个外国人群体产生偏见,还应结合官方统计数据看待真实的犯罪数据。
事实上,根据《东京新闻》7月19日的报道来看,在日外国人的犯罪率整体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
数据显示,日本全体外国人包括短期滞留者在内,2004年外国人口为197万人,2023年增至377万人,人数几乎翻倍。然而,根据法务省编制的《犯罪白皮书》,因刑法犯罪被检举的外国人数从2004年的14766人减少到2023年的9726人,整整下降了34%。虽然2023年比前一年有所增加,但这被认为是疫情影响后的反弹,长期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
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部部长是川夕就指出:“数据清楚地表明,外国人犯罪长期呈下降趋势。声称外国人犯罪增加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在这之前,有些媒体的报道,真的会让少部分个例造成“以偏概全”和“群体污名化”的假象。而这一日本官方新闻的数据,也算是为在日的外国人正名了一回吧。
此外,小编发现这类小型防身暗器在国内有一定的市场,且款式多样。除了戒指,还有簪子、筷子等小物件,工艺精美,装饰功能之外,能一秒切换为防身武器。
;
;
;
这些防身武器的设计初衷是自我保护,但人在情绪失控的瞬间,它们很可能成为危险的利器。而防身与伤人之间,只隔着一线之差。任何防卫工具,一旦被用于攻击他人,都会让防身变成犯罪。
再者,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其他国家,日常生活中保持冷静与克制,尊重社会法律,遵守公共秩序,理性化解矛盾,才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根本之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