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空难40周年:一位母亲用余生完成儿子的“作业”
- 1754877332798
- 来源:网络编辑
(亚太快讯消息)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一架波音747巨型客机在日本群马县御巢鹰山坠毁,造成520人遇难。据每日新闻报道,时隔40年,失去次子健(当时9岁)的78岁美谷岛邦子,依然在为公共交通安全以及事故遇难者和遗属的支援奔走。她始终觉得,这是一份儿子留给她、必须完成的“作业”。
“安全是建立在过去事故的教训、遇难者和家属的心愿之上的,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些心愿。”今年7月下旬,她在东京品川的日航总部作讲座,向约1100名员工呼吁:“让我们一起构筑安全。”
40年前的那一天,健第一次独自乘机前往大阪探亲。他酷爱高中棒球,期待着甲子园和阪神电车的体验。夫妻二人送他到羽田机场,丈夫先行回家时,健还贴心地问:“妈妈,你一个人回得去吗?”那时握着的手温暖而有力。
回家后,电视新闻传来日航客机从雷达上消失的消息。“一定要把孩子救回来。”她与丈夫连夜赶赴群马,但直到15日早晨才徒步登上御巢鹰山的坠机现场。山路泥泞险峻,没有正式登山道,他们靠着救援队的足迹,花了4个小时才抵达。
17日,健的遗体被找到,只剩一部分躯干和右手。她一眼就认出手上的小疙瘩和指甲形状。火化后只剩下一点骨灰放进骨灰罐,那一刻她感到心在崩塌,不断责怪自己不该让孩子独自乘机。
事故发生两个月后,她接到健邻座遇难者家属的电话,彼此倾诉悲痛,让她觉得“健并不是孤单的”。她明白了,悲伤不必强行克服,而是要在心里为它留一个位置。
1985年12月,遇难者家属成立了“8·12联络会”,她担任事务局长,与大家互相扶持,追究事故原因与责任,并推动日航保存机体残骸和遗物、设立安全教育设施。同时,她还倡议建立公共交通事故受害者和遗属的支援机构,最终在2012年促成国土交通省设立支援室。
今年,她与家属们时隔10年再次出版文集《茜云》,收录遗属手记,向学校和交通企业传递生命与安全的意义,每月仍坚持讲座。虽然回忆当年依然刺痛,但她说,比起忘记事故,痛着活下去更容易承受。
联络会的活动也吸引了福知山线脱轨事故、东日本大地震等其他事故灾害的遗属来到御巢鹰山。她珍视这种交流,因为在她看来,安全不仅是互相安慰,更要由遗属、企业和政府共同创造。
美谷岛邦子的40年,也是日本公共交通安全文化逐步建立的历程。“从失败中学习、不断改进,虽是迂回之路,却是最接近正确的方式。”她说,今后也会继续讲述那个夏天的故事。
1985年8月12日傍晚6时56分,日航123航班从羽田飞往大阪途中,在群马县上野村御巢鹰山坠毁,机上524人中520人遇难、4人重伤。调查认定,事故源于1978年“尾部着地”事件修理不当,导致飞行中压力隔板破裂,垂直尾翼脱落并造成飞机失控。这起事故至今仍是全球单机死亡人数最多的空难。
美谷岛邦子在东京发表演讲呼吁航空安全(2025年7月2日摄于东京都涩谷区青山学院大学) 图源每日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