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八成香港长者愿北上养老 医疗融合成破局关键

  • 来源:香港中通社


港澳居民在广州的养老机构参加晨练。(图/新华社资料图片)

对于年轻人来说,“广漂”“深漂”并非新奇之事,但说到跨境养老,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为何要在晚年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事实上,前往内地养老正成为香港长者的新趋势。

香港中通社记者日前向香港工联会副会长、工联会大湾区社会服务社总干事曾志文了解关于跨境养老的情况,发现香港长者不抗拒跨境养老。

“2023年,我们湾区社就内地安老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超过八成有意愿到湾区内地城市养老。”

“老友记”们的意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身边一个个实打实的案例让他们希望到内地养老。

曾志文分享一则令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案例中有肌肉萎缩的长者曾在香港的养老院居住,期间需要穿约束衣;后来,他选择通过广东院舍计划,北上内地院舍生活。

不到一年时间,曾志文再次遇到这位长者,他已经可以自由行走。他告诉曾志文,内地院舍活动空间较大,人手较充足,每天有院舍工作人员帮他做康复训练。

曾志文说,这让她体会到广东的院舍无论在宿舍环境,还是人手配套上,都能保障香港长者生活质量。

然而,八成长者愿到内地养老,这与特区政府发布的港人长者北上养老的数据相比,仍有一定距离。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与社会福利署的统计数字,过去10年间,定居广东省的65岁及以上香港长者居民总数,急增40.5%至2024年年中的9.96万人的纪录高位,但也仅占香港170万长者人口约6%,原因何在?

曾志文指出,医疗是其中一项最受长者及其家属关注的保障项目。因此,工联会向特区政府建议扩大香港长者医疗券的使用范围。如今,香港长者医疗券已覆盖大湾区全部9个内地城市,与最初只能在香港的指定私营医疗机构使用呈强烈对比。

现时,每名合资格长者每年可获发的医疗券金额为2000港元,而医疗券累积金额上限为8000港元;2024年《施政报告》亦对广东院舍计划进行优化,其中,特区政府将分担参加计划长者在当地的部分医疗费用。

曾志文认为,有了医疗方面的利好政策,能更大程度地让香港长者放心,并为他们迁到内地养老增加诱因。

另外,有意愿却未付诸实行的原因亦可能是未知,因此曾志文介绍,湾区社等工联会机构不时组织内地院舍考察团,让他们在院舍住上一晚,同时在市内游览,让他们了解自己未来居住的环境。“这类团每次开放报名都迅速爆满,也有不少‘老友记’在参观后决定入住”。

编辑:朱瑄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