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500万日元→3000万日元!日本经营・管理签证变天了,曲线移民变得不容易了……

  • 来源:旅日侨网

“只要凑够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就能拿到一张合法留在日本的签证,即经营·管理签证。”曾几何时,这是不少外国人眼中进入日本的黄金通道。

日本几种常见的在留签证方式为:留学签证、工作签证、家族滞在签证、永住/定住签证和经营管理签证。而经营·管理签证主要适用于在日本设立或经营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的外国人。

2014年末,持经营・管理签证在留人数约为1.8万人,到了2024年末,已达4.16万人,10年间增长2.3倍,而其中中国籍近半数,即每两个持经营·管理签证的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中国人持经营·管理签证占所有外国人比高达53%

这条路一开,就成了不少外国人“曲线长期居留”的热门捷径。而如今,这条通道即将变窄,甚至可能对部分人彻底关上。

8月4日,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报道称,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正在推进相关法令修订,计划将经营·管理签证的资本金要求提高至3000万日元(约合人人民币146万元),并新增“必须雇佣至少1名全职员工”的硬性条件,并预计最快将在今年内完成制度修订。

简言之,经营·管理签证变更的内容大致为:原本500万日元投资金额与公司要雇佣至少2名全职员工,这两项条件选一即可;如今变为3000万日元的投资金额与公司要雇佣至少1名全职员工,这两项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且对于雇佣员工的审查也会更严格。而对于高级人才,如获得经济产业省认证的创业签证,或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未来创造成员”,仍将适用宽松标准。

原本的经营·管理签证办理条件

实际上,这一提案并非突然。日本开放经营·管理签证的本意是鼓励外国人来创业,拉动经济,带动就业。可多年来,此种签证频频被爆出滥用的问题,一些精明的移民中介利用了制度的漏洞来牟利,导致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大量出现,使得经营·管理签证俨然成了非法居留与地下产业的跳板。

2024年7月,日本神奈川县警方逮捕了一批斯里兰卡人,他们涉嫌利用空壳公司申请经营·管理签证,公司数量多达600多家,且这些公司并无实际业务开展。

近年来,日本各地开着的大量所谓印度料理店,背地里却由尼泊尔人控制,实际业务并非餐饮,而是引进本国劳工,变相从事人力中介或派遣业务。店铺形同虚设,只用于完成签证申请流程。

今年5月,日本媒体走访了在大阪市内的一栋写字楼,里面有49家注册的中国公司,它们都是以经营·管理签证为名设立的企业。这栋楼内大多数办公室只配备了简单的桌椅,甚至没有电脑设备,也无人员出入。很多所谓的公司,根本没有实际经营,实质上就是空壳公司。

加之此前,6月20日参政党副党首神谷宗幣在参议院发言,再次直戳经营·管理签证的滥用问题。他点名说,部分外国人通过皮包公司骗签证,甚至威胁社会治安(虽然这帽子扣得有点大,但民间反响确实强烈)。这无疑也给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吃了颗加速改革的兴奋剂。

种种外国人钻签证空子的案例,加之日本政治圈的舆论压力,这些负面的影响一同消耗着日本社会对外国创业者的信任感,政策收紧已是箭在弦上。

对政府提出的签证政策改革,日本不少网民还不太买账,甚至认为需要更严格的管控。获得高赞的几个网友是这样说的:

与其他国家同类在留资格的要求相比,3000万日元的门槛还是太低了。至少也应该设为1亿日元左右,否则实际上这根本就不是经营管理,而只是专门为中国人准备的“移民签证”。对于全职员工的要求,审查时也应该至少做到对申请人进行面试确认等程度。设立空壳公司,根本没有任何经营实际,仅仅是为了搬到日本而获批在留资格的情况,绝对不应被允许。

对于已经通过500万日元注册资本取得签证资格的人,也应追加要求,如提高注册资本、必须雇佣至少一名常勤员工等条件。不仅要对未来的申请加以规范,也应该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

至于“3000万日元以上”的资本要求,之所以提出这个数额,可能是参考了韩国将门槛定为约3200万日元的做法。因此,我认为除了这一点外,还应将“雇佣至少一名常勤员工”的标准进一步严格化,变为“至少两名常勤员工”。

既然如此,小编就来对比下其它国家同类签证的门槛。韩国:要求投资额至少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美国:EB-5投资签证需80万~10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6万~757万元),新加坡:需至少1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6万元)+政府审核计划书。单从投资额来看,日本经营·管理签证的门槛处于中间偏低水平,对比此前的“500万日元”标准,也确实算白菜价了。

相信不少人也发现,在经营·管理签证的灰色产业链中,还有一个神秘存在:经管签的中介们。他们套路化操作,包含写PPT,办租赁,制作假流水,拍办公室假照片,并且还会教你怎么面签时讲得自信一点。

这些“中介老师傅”将面临更严的法规打击,日本入管局已开始与警视厅协作,将更严格地调查签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来源。

中国某社交媒体上关于办理经营管理签证的广告帖子

别说日本人看不过去了,其实在这波“签证整顿风暴”里,连部分认真创业的外国人也直呼被连坐。但换个角度看,日本政府此番出手,不仅是要堵住移民侧门,也是在给真正做事的人扫清假公司的噪音。

想靠“500万+一张桌子+一个虚拟地址”搞定签证已然成为过去时。签证不再是纸上谈兵,今后的“经营·管理”,真的要“有经营,也要有管理”了。毕竟经管签证的本质,应该是一张外国创业者的入场券,能不能留下来,能否真正经营好公司,它靠的是个人真正的能力与决心。

当然提高门槛也不是关闭大门,而是把机会留给真正有诚意、能落地经营的创业者。在全球争夺人才的时代,日本既不能完全松懈,也不该因噎废食。一手堵漏洞,一手保活力,日本制度改革才刚刚开始。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