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比0!台“大罢免”绿营大失败收场
- 1753695851673
- 来源:亚太快讯
针对24名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罢免案7月26日举行投开票。计票结果显示,这些罢免案均未获通过,国民党在“大罢免”首轮投票完胜。岛内舆论认为,这一结果是台湾民意的最新展现,代表台湾民众对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强烈愤怒与不满。
7月26日,民众在台北市私立静心高级中学参与“大罢免”投票。(图/中新社)
开票时“不同意罢免”一路领先
综合中央社、台北中时新闻网报道,台湾立法机构现有113席民意代表,民进党占51席,为少数党。舆论认为,针对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大罢免”,表面上由“民间团体”发起,但实为民进党当局策动,意在通过罢免和补选,扭转其在该机构席位劣势,摆脱施政困境。
投票时间为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至下午4时。在随后的开票过程中,24件罢免案的票数都是“不同意罢免”一路领先“同意罢免”。针对被停职的台湾民众党籍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当天也举行投开票,结果亦未通过。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6日在记者会上称,希望这场政治闹剧到此为止,台湾不要再搞内耗,而是好好拼经济、做事情,这才是全民之福。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表示,希望赖清德能够诚实面对自己与执政团队的过错,努力修补仇恨对立后在台湾社会制造的巨大伤痕。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直言,此次“大罢免”是一场政治闹剧,尤其24位民意代表当选一年就遭遇“罢免”,绿营激进做法让民众心生厌恶,投票结果是台湾和平、理性力量的展现。
国民党25日在台北凯道举行“不同意罢免”选前之夜造势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图/台北中时新闻网)
台北《联合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大罢免”分裂社会、制造对立,让台湾社会受伤,民进党从自诩“罢免”团体“侧翼”,到全党推动“大罢免”,将自身的“政治考核”提前,而此次“大罢免”结果是“大失败”,民进党要接受结果。
据了解,针对7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第二轮罢免案,将于8月23日投开票。
绿营争吵谁是“罪魁祸首”
台北《联合报》报道,首轮投票以25比0惨败收场后,绿营内部出现不和声音。赖清德26日晚在社交媒体发文声称,接受投票的结果,但这“不是某一方的胜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败”。
民进党内人士认为,赖清德下令全党投入“大罢免”的路线偏误,党内要有人负起政治责任,不能一句“这是公民团体自主发起的”,就轻轻带过。尤其是民进党内非赖系,他们多认为推动“大罢免”带有高风险,在方向上根本错误。这些意见一度获得民进党党内重视,但最后赖清德仍拍板全党投入。
此外,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联电创办人曹兴诚等也成为重点声讨目标,绿营媒体人王瑞德要求柯建铭辞职负责,民进党人杨蕙如则直指柯建铭、曹兴诚、民进党立委沈伯洋是此次“大罢免”的罪魁祸首,认为曹兴诚和柯建铭自私自利,一意孤行。
曹兴诚27日则将矛头指向民进党,批绿营只想当“侧翼”,并劝大家放下8月23日的罢免案,“让民进党去努力吧。那是蓝绿对决的仗,我们打不起”。
民进党在“大罢免”首轮投票中惨败收场,绿营内部出现不和声音。(图/台北中时新闻网)
民进党在“大罢免”首轮投票中彻底失败的原因引发广泛讨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列出的十大原因包括:民进党政绩不佳,南部救灾能力不足;“团结十讲”成败笔,错误百出骂声连连;曹兴诚、沈伯洋等“台独”分子争议不断;“抗中保台”未获得台湾多数民众的支持……岛内舆论认为,台湾民众投下不同意罢免票,是对民进党当局的不信任票,给赖清德“打出不及格”。
英国广播公司(BBC)27日引述一名台湾学者的话说,“大罢免”后台湾社会走向分化还是团结,关键在于赖清德是否愿意展开“朝野对话”。
台北《中国时报》27日预测称,赖清德好斗的意志不容低估,台湾政局恐怕还得继续乱下去。
台湾前中央社董事长陈国祥27日撰文称,当前台湾面临的内外危机正在加重,民进党如果继续追杀与抵制在野党,不但将使政治继续空转,危机恶化,明年地方公职选举及下届“大选”,民众必然以更大力道反扑,将民进党扫入历史灰烬中。
编辑:萧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