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在尼山“美美与共” 海外学者及华侨华人这么说

  • 来源:亚太快讯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日前在山东曲阜开幕,在论坛上,多国政要学者尼山呼吁,全球现代化应深植文明沃土。此外,华侨华人也相聚尼山,他们表示,坚守中华文化根脉,拥抱世界多元文明。

7月9日,中外嘉宾在尼山讲堂外合影留念。当天,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启幕,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共有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参会。(图/中新社)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7月9日在山东曲阜开幕,看看本届论坛大家都在讨论什么?

中新社报道,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下设“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6个分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我们应秉持文明平等,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互鉴,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明活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不同文明智慧,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文明关系贡献真知灼见。

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武装冲突再起,在此背景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了深度交流对话平台,推动多样文化和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现实意义愈发彰显。

本届论坛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将持续到7月10日,其间举办主旨演讲、高端对话、分组对话会、平行论坛等20余项活动,其中世界文化遗产论坛、金融文化论坛、水文化论坛三个平行论坛是首次举办。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首届论坛于2010年9月举办。如今,该论坛日益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多国政要学者:全球现代化应深植文明沃土

在论坛上,共有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参会,共同探讨全球现代化的未来之路。

中新社报道,马尔代夫副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拉提夫在开幕现场提出,在适应全球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需携手守护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同时拥抱新思想、新变化。

“人们常以GDP增速、创新指数或数字化进程衡量现代化,但真正的发展还体现在文化、伦理与精神层面。”柬埔寨王国国务大臣陈乐提表示,柬埔寨与中国的实践证明了现代化应深植文明沃土。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看来,各国在探索现代化之路中,既创造了经济、科技、文化成就,也面临全球新旧问题交织的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不同文明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也认为,全球现代化进程并非线性展开和单一终点,而是不同社会基于自身历史传统,适应并重塑全球趋势的动态过程。

面对国际冲突和文明摩擦,意大利汉学家里卡多·波佐表示,各国要激活多元文明的“解决方案库”,以文明互鉴推动全球现代化。

美国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安乐哲更是直言:“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将个人主义扭转为齐心协力的世界共同体的自觉意识。儒家公平、包容、和合的价值观为我们解决现代世界中的紧迫问题指明方向。”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在受访时提出,积极推动文明对话,对于弥合分歧、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时间属性上借鉴先进生产力,在空间属性上发扬传统价值,最终实现‘旧邦新命’的历史转型。唯有如此,方能弥合发展断层,实现多元文明的共荣共生。”

海外华侨华人:坚守中华文化根脉

此外,海外华侨华人也在尼山相聚,他们称,要拥抱世界多元文明。

中新网报道,“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愿景。华侨华人的文化实践,正是这一愿景的生动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霞7月9日在曲阜尼山表示,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在于“双重文化基因”,既扎根于中华文化传统,又深谙居住国社会规则,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天然使者。

作为尼山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的2025文化中国·尼山世界华侨华人论坛(以下简称华侨华人论坛)聚集了来自23个国家的50名侨商侨领、专家学者,围绕“华侨华人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使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嘉宾结合自身经历与观察,从文化传承创新、跨文明对话实践、中外资源联结等多个维度建言献策,共话华侨华人如何发挥“双重文化背景”的独特优势,在坚守中华文化根脉的同时,拥抱世界多元文明,搭建起更具温度与活力的中外文明交流桥梁,为推动全球现代化进程注入更多“侨”力量。

“华侨华人身处海外多元文化环境。如何坚守中华文化认同、传承文化使命,是摆在每一代华侨华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新西兰华星艺术团荣誉团长兼艺术总监、新西兰华夏多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李芬致力于将中国艺术歌曲引入西方歌剧舞台,让主流观众更容易理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在她看来,这些新形式并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传统在当代表达中的重生。“文化只有开启对话,才能变得丰富多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生不息。”

在葡萄牙中国北方侨商会会长、王朝旅游(欧洲)集团董事长陈强看来,海外华侨华人既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也是文化创新传播的推动者。他以山东老家的“地瓜”作喻:“地瓜的根系深扎故土,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藤蔓向四方蔓延生长,则寓意着华侨华人将中华文化带向世界各地。”

“文化如长河,交流是汇流处,而非分水岭。”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王维月表示,中韩文化要想实现交流互鉴,需要以文化共鸣点化解隔阂,以制度性设计保障可持续性,以中韩青年参与文化交流培育未来。“当前,中韩文化交流正面临从‘形式互鉴’到‘价值共生’的转型期,这恰是华侨华人发挥纽带作用的黄金时代。”

泰中侨商联合会副主席、泰中侨商联合会青年委员会暨泰中青年联合会主席齐斌介绍说,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新一代华侨华人在过去50年为两国友好交流做出重要贡献。“他们对中国与泰国都很熟悉,并以新的视角解读儒家文化,让泰国人更加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